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7章 上達天聽(為上月月票金主【RockU不羈的靈魂】加更)

自從1994年,國有資產管理局不再作為獨立部門存在,直到2003年後世人熟悉的國資委掛牌成立,這中間的9年,國有企業的人事和組織一直是由多個部門聯合管理。 其中以zy企業工委為主。 而國家經貿委更是影響力大破天,其前身是計劃經濟時代與國家計委齊名的國家經委,負責整個國民經濟工作的執行層面。 財政部就不用說了。 在眼下所處的90年代末,能讓這三個部門共同發文的事情基本上只有一種,就是涉及到重大國有資產處置、國有企業組織變動或者人事任命。 國有資產處置這種事跟常浩南他們的關係太遠,而能讓三部委直接下文的人事任命至少也是大型企業一二把手這種水平,常浩南哪怕再逆天,也不可能22歲就扛起這種要職,所以只有可能涉及第二項,也就是企業組織變動。 展開信紙一看,果然如此。 《關於國家航空產業管理體制改革徵求意見的函》 常浩南先是一愣,然後頓時心下了然。 按照原來時間線上的情況,1999年的時候,如今的華夏航空工業總公司被一分為二,成為航空工業一集團和二集團,算算流程的話,那如今差不多確實到了徵求意見的時候。 從結果上看,這次分家肯定是失敗的。 就算把原來的總公司一分為二,大家也還是受到國防科工委領導的、屬於國有資產管理局的大型央企,不僅實現不了預期中透過自由競爭提高效率的目的,而且還分散了本來就薄弱的力量。 航空產業作為重資產高技術行業,提高效率這種事根本不是靠一句自由競爭就能實現的。 自從進入90年代後半葉之後,全世界航空製造業的趨勢都是進行大規模整合,這個時候選擇分家自然不是什麼明智之選。 最終,在經過大約十年的折騰之後,2008年11月,一集團和二集團再次合併,重新成立了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回到了資源整合的道路上來。 所以這件事情,常浩南肯定是抱著反對意見的。 至於這個意見是不是真的有用,那就要看操作,當然還有一部分運氣了。 他現在確實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但還沒膨脹到覺得自己隨便說句話就能影響大方向的程度。 “內容有點長,你先坐下,慢慢看。” 杜義山示意常浩南先坐到沙發上,然後從抽屜裡面拿出了一個常浩南熟悉的錫製茶罐開始泡茶—— 自從知道自己藏寶貝茶葉的位置全學院都知道以後,唐院長就直接擺爛了。 後來,這個茶葉罐就到了杜義山的辦公室裡。 …… 這封函件確實比常浩南想象的更長,以至於他花了差不多半個小時才讀完。 抬起頭之後,他的第一個問題是: “這個函……確定是發給我的?” 有這樣的疑惑並不奇怪。 原本常浩南還覺得,自己如今作為在航空工業系統內部小有聲望的年輕專家,並且跟科工委還保持著相當密切的關係,航空工業重組這麼大的事情哪怕是走個過場,向自己徵求一下意見也算是正常。 但看完之後才發現,其中涉及到的部分遠遠不止於此。 簡單來說,函件裡面提到了三件事情。 一是剛剛常浩南就想到的,把航空工業總公司一分為二。 二是之前懷國莫和丁高恆都跟常浩南說過的,要建立一個獨立於滬飛的大飛機產業園,用於承接從歐美轉移過來的、華夏標準體系之外的航空製造業。 三是對整個民航產業進行重組。 在進入90年代後半葉之後,民航產業不講道理的暴利時代結束,各大航空公司為了爭搶客流競相壓價,然而在大量飛機和航材需要進口、管理水平也沒有顯著提升的情況下,西北航空等公司已經陷入資不抵債的情況,北疆航空和北方航空等情況稍好,但也是持續虧損,剩下的彩雲航空和西南航空雖然經營情況不錯,但規模實在太小,完全不值得維持一整套級別頗高的管理班子。 因此上面計劃以國航、東航、南航為主體,將目前民航局直屬的9家航空公司整合成三大航空集團,這樣也便於和國外航司進行競爭。 實際上,這三件事情之間還有非常緊密的聯絡。 由於常浩南在過去一年中有意或無意的努力,國內的民用航空產業沒有進入上一世90年代末那樣一地雞毛的狀態。 雖然目前拿得出手的型號也就是一個新舟60和一個運12,但是和歐洲簽署適航互認協議,又跟歐洲在航空氣象安全領域開展以我為主的合作,顯然還是給上級打了一針有力的強心劑。 因此航空工業總公司分家的方案和原來的時間線產生了相當巨大的差別。 按照函件中的說法,一集團仍然保留目前總公司的情況不變,分出去一個二集團接手整個滬飛,以及鎬京和冰城兩大飛機制造集團的商用航空部門,那個獨立於滬飛以外的大飛機產業園在建成之後也會歸於二集團管理。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