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說服自己接納了對方的思路,但克拉夫琴科很快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還有一件事,圖204的起飛重量可是有100噸,完全不在他們這個協議規定的範圍裡面……” 不過對於思維縝密的克里莫夫而言,這種事情自然早就考慮過了。 “圖204是他們的要求,我們當然也有我們的條件啊……” 他帶著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回答道, “可以把圖334的總體設計略微縮小一點,然後捆綁在一起進行談判,反正華夏那邊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直接上100噸級的幹線客機,有一種低兩個級別的飛機練手,他們想必也不會拒絕。” 圖334是一種起飛重量45噸,座位數95-110級別的大型支線客機,相比於像emb145還有crj200這樣的傳統支線飛機,最大的優勢在於使用了和幹線飛機同樣標準的客艙,因此舒適性相比競品要優秀得多。 由於和圖204/伊爾96使用了相同一系列的駕駛艙配置,所以操控便利性和玻璃化程度都還不錯。 當然,一併繼承的還有三人制機組。 好在價格也是一如既往的低廉,只有同級別飛機的一半左右。 並且只要砍掉10個座位,再在華夏那邊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搞一手聯合研發,就可以完全符合適航互認協議的要求。 旁邊的克拉夫琴科聽到這個回答之後差點繃不住。 賣身也就算了,搞的還是買一送一。 別人本來只點了一個,結果你直接拿出一對姐妹花…… 他在心裡重重地嘆了口氣—— 太可恨了! 我們公司怎麼就拿不出這樣的型號呢…… 米格目前唯一能拿出手的商用型號飛機是兩年前設計的米格110,但定位和現在擺在面前的ma60高度相似,恐怕華夏人並不會買賬。 好在克里莫夫也並沒有真的打算完全拋棄掉這個來之不易的商業夥伴。 “瓦洛佳,如果我們真的能和華夏達成這樣的協議,那麼你們的工廠就要負責提供用於組裝的零部件,以及生產技術指導,而且恐怕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這次回國之後,你可能需要動員一下員工了。” “這……” 克拉夫琴科看向旁邊的眼神在驚訝之餘,又多了幾分感動。 雖然他是米格公司的高管,但對於老對手蘇霍伊那邊的情況也瞭解一二。 正所謂四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這功夫可不比50年代,要是真有去華夏工作的機會,哪裡需要什麼動員,都是搶著去。 對方這麼說,顯然是要在這個關鍵時刻拉他們一把。 就在他們最終確定下來這件事情的同時,伴隨著逐漸放大的轟鳴聲,蘇37也終於完成了它的表演,穩穩降落在二人身後的跑道上。 …… 另外一邊,常浩南是直到第二天,才在國防科工委的一間辦公室裡面一邊看簡報,一邊透過電視新聞看到的巴黎航展開幕式表演—— 在蓉城為十號工程的發動機地面試車完成保駕護航之後,手頭暫時沒有工作的他就回到了京城。 順便把畢業證和學位證給拿了。 以他現在的情況,到現場參加畢業典禮肯定是沒必要了,但證書總歸是要交到本人手裡的。 而現在,就是他正式獲得學士學位之後的第二天。 總算不是高中學歷了。 作為重生者,常浩南本就知道那架蘇37只是作為驗證,相關技術後面會用在蘇35bm,進而用在量產型的蘇35s上面,再加上上輩子就已經看過不少它的飛行表演,所以自然並不很感興趣。 之所以特地跑過來看簡報,是因為他在關注另外兩件事情。 一是在本次航展上,別裡耶夫航空科技綜合體和大衛國飛機制造公司簽訂了一項合同,前者將負責對一架量產型a50預警機進行改進,用於換裝由後者開發的費爾康雷達系統,最終客戶是華夏空軍。 也意味著“圓環工程”正式進入了原型機制造階段。 常浩南現在雖說有了不小的影響力,但也不可能靠著一張嘴就叫停已經簽了合同並付過訂金的專案,目前能做的也只有跟進相關情況,力爭儘快上馬空警200預警機,做到不讓iai的放鴿子行為影響到華夏預警機事業的總體進度。 退一步講,在這項合同裡面,儘管iai最終違約,但tАhtk還是忠實地完成了飛機設計工作,留下不少技術資料,也算是給未來的空警2000省事了。 二是洛邑空空導彈研究院,也就是014中心的型號總師董秉印帶隊在航展上與俄羅斯瑪瑙設計局接觸,正式確定了聯合開發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彈的專案,雙方將在9b-1348導引頭的基礎上,共同開發全新的9b-1103m導引頭,但導彈彈體將由雙方分別獨立完成。 這個專案實際上早就已經在推進,甚至於導彈的總體設計都已經接近完成,只不過之前一直是由014中心自籌資金,直到最近才算是有了正式編制。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