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章 放棄幻想,準備鬥爭!

聽到這句話的常浩南一愣。 這次反而是丁高恆先反應了過來: “航技公司那邊麼?” “沒錯。” 杜義山說著放下手中那份讓他看了之後也有些高血壓的檔案,重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後繼續道: “過去將近二十年中,我們跟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在軍售方面進行的所有談判,都是透過他們來進行的。” “儘管軍購貿易的性質比較特殊,跟正常的民品外貿肯定有所差別,但他們畢竟跟外國人打交道更多一些,相比我們這些純粹搞技術出身的人要專業很多。” “更重要的是,現在距離你們科工委上報討論結果的日子應該也沒多長時間了,我覺得你可能不太容易找到其它在立場方面沒問題的專業人員。” 聽到最後這句話的丁高恆浮現出一抹略顯尷尬的神情。 顯然,作為科工委主任,他竟然需要兩個“外人”來提醒波音麥道併購案後面的影響,絕對不算是什麼長臉的事情。 但他隨後又低頭看了看辦公桌上那些要麼是在避重就輕說廢話,要麼就是直接給別人站臺的會議紀要,實在也講不出什麼東西來反駁。 “好吧……看來也只能如此了。” 丁高恆上半身重新靠回座椅靠背上,不過他現在的心情至少比剛才好了不少: “還有另外一件事情,小常同志。” “既然你也覺得無論我們還是歐洲,都不可能真的阻止波音對麥道的併購,那麼關於上滬的那條md90飛機生產線的未來,我想聽聽伱的看法。” 常浩南把手中的幾份檔案整理好,重新放回了丁高恆的辦公桌上: “我覺得,不能可著md90這一棵樹上吊死。” 在確定了自己回答的主基調之後,常浩南重新看了一眼辦公桌後面的丁高恆。 對方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看不出太多的情緒。 但這對於常浩南來說就是好事。 於是他繼續說了下去: “麥道客機的技術水平,相比于波音本來就要差一些,並且一旦波音完成了收購,他們肯定不會繼續投資發展md系列客機產品線,這樣一來,就算波音想要當個好人,完全履行之前麥道簽署的商業協議,我們也只會生產出一批根本不會有後續發展,並且商業前景已經被判了死刑的客機。” “而且,因為md90飛機的原胚料,以及航空發動機依然需要進口,維修保障也必須依賴美國,所以我們甚至沒辦法把這些飛機挪作軍用,這樣一來,可以說造一架就會賠一架。” 丁高恆聽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後點了點頭,同時點燃了一支菸: “但滬飛的生產線和總裝線加在一起,我們已經投進去了將近十億元的資金,而且不管怎麼說,麥道前期提供的資料和經驗都是實打實的,也讓咱們好不容易培養出了一批掌握大型飛機總裝製造技術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總要讓他們有點事情繼續做才行吧,否則前面那些投入豈不是完全打了水漂?” 實際上,丁高恆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因為這正是上一世滬飛這邊掙扎了幾年之後的結局。 儘管常浩南已經不可能知道那個時間線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但這次他肯定不會允許滬飛廠的悲劇重演。 所以他當即說出了自從參加香洲航展時就在考慮的事情: “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構建自己的航空工業體系,所以最好能夠生產一種參照我國標準設計的客機,,這樣對未來我們自己的民航工業更有幫助。” “而全世界範圍內,有技術實力開發一架完整客機的只有美國、歐盟、巴西和俄羅斯。” “美國和歐盟在目前的民航市場中處在絕對優勢地位,不太可能讓他們同意按照華夏標準生產飛機,至於巴西的航空製造業,則完全是依附於美國而存在的附屬工業體系,並不具備獨立自主性。” 常浩南提到巴西純粹是無心,畢竟在支線客機和公務機這個領域裡面,巴西航空工業公司還是有相當高地位的。 但是聽到這裡的丁高恆卻是突然發出感慨: “其實在80年代中後期,提出和麥道公司合作發展民用航空工業的時候,追趕的目標就是巴西。” “原來是這樣?” 這一句話的資訊量著實有點大,但也解釋了不少常浩南一直以來的疑惑。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崛起之路,實際上就是一個從貼牌生產到合作開發,透過放棄技術獨立性換取融入歐美航空工業體系最終做大做強的例子。 考慮到這幾乎是第三世界國家在民航工業領域唯一成功的例子,這條道路確實具有極強的迷惑性。 所以當年以此為榜樣做出與麥道合作、融入航空工業體系的決定也就不難理解了。 唯一的問題在於,如今的巴航工除了名字以外,跟巴西毫無關係。 它的成功也和巴西毫無關係。 巴西政府如今只擁有巴航工1.45%的股份而已。 甚至這家公司提供的大部分的崗位都並不在國內,而在美國和歐洲。 “是啊,當年有人覺得,像巴西那樣跟在歐美后面喝湯好像也不錯。” 丁高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