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來的時間線上,歐盟和美國之間就波音併購麥道事件進行了極為精彩且密集的博弈。 雖然這個時候的歐盟還十分稚嫩,連歐元都沒有發行並且只有15個成員國,但是在歐洲一體化理想下爆發出的戰鬥力極強,歐洲各國乘著冷戰勝利的東風也都頗具心氣,覺得只要歐洲能夠團結起來,跟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平起平坐不是問題。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歐盟當然不可能坐視空中客車公司的兩個最主要對手合二為一,集中力量來對付自己,因此儘管波音和麥道在歐洲都沒有子公司,但歐盟委員會還是以併購雙方向歐盟境內的航空公司銷售產品,且將對歐洲經濟區大型商務噴氣式飛機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為由行使了管轄權。 而美國方面則認為,根據當年的歐美協定,應當由聯邦貿易委員會來決定該項併購是否可行,歐盟委員會需要尊重已作出的無條件批准併購的決定。 域外適用法律這種事情,並不存在什麼確定的規則,從來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終的結果還是要看談判,或者說博弈的結果。 在波音麥道併購案中,面對歐盟的阻撓,美國方面甚至準備透過限制航班、扣押班機等方式進行報復,而不甘示弱的歐盟也威脅將會對波音在歐盟內的經營行為處以鉅額罰款,甚至全面禁止波音飛機在歐盟國家進行註冊。 最終的結果不外乎雙方各退一步,歐盟批准兩家公司的併購正常進行,而波音則做出了一系列防止限制競爭的承諾條款,包括在市場和技術專利方面的巨大讓步。 “你覺得歐洲會反對美國?” 聽到常浩南剛才的表態之後,不僅丁高恆,就連坐在旁邊一直喝茶的杜義山都露出了有些意外的表情。 “當然會,這件事情裡面,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歐盟,他們肯定不會願意。” “那難道這次併購會因為歐盟的反對告吹麼?可是波音和麥道兩家公司都已經宣佈了?” 丁高恆的語速比剛才快了不少,顯然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 “呃……那應該不至於,但歐盟肯定會提出相應的條件,在這次併購中為自己爭取足夠的利益,而這也應該是我們努力爭取的方向。” 常浩南並沒有把話說得太死,畢竟按照他的專業背景來說,做出一些方向性的預測尚且能算是見識廣博或者算無遺策,但要是把後面發生的所有事情都說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那就不好解釋了。 所以還是把重點放在了跟航空領域有關的方面: “相比於歐盟,我們能夠用來談判的籌碼還是少一些,但畢竟手裡握著如此巨大的一個市場,沒道理讓波音一個乙方隨便拿捏。” “現在空中客車公司的發展勢頭很猛,俄羅斯那邊的圖波列夫公司也在積極為圖204還有圖334這幾個新型號尋找國外使用者,我們當然也不可能真的完全倒向歐洲或者俄羅斯,但利用它們兩邊跟波音方面進行一些拉扯還是沒問題的。” “那具體的操作方式呢?無論是我們還是歐盟,要用什麼樣的名義來干涉美國國內的商業行為?” 丁高恆問得相當細緻,足以見得他確實想從中找到機會,為華夏薅點羊毛下來。 不過旁邊沙發上的常浩南卻愈發覺得有些奇怪了。 剛開始的時候,他還覺得那些頗為基礎的問題是在考驗自己。 但幾個來回的交流下來,卻發現情況並非如此。 很多事情對方似乎真的不清楚。 這個年代的諮詢遠不如後世發達,不同專業或者行業之間存在著極大的資訊壁壘。 況且冷戰才結束沒幾年時間,大部分人,尤其是老一輩人的思維還停留在東西方對抗的時代。 因此丁高恆一個搞了半輩子技術的老工程師,對歐美之間的競爭關係,還有這些商業規則不甚瞭解也很正常。 可是距離波音和麥道的併購官宣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天時間,無論是國防科工委還是相關的其它部門,肯定就此事進行過相關的討論或者會議了。 照理來說,應該是會有專門研究這方面的顧問或者專家給出相關建議的。 就算這些人囿於時代因素,不可能跟重生回來的常浩南一樣事事都能看準,但總歸也不至於讓科工委主任這種級別的人物一問三不知才對。 常浩南稍稍抬起頭,讓自己的視線很自然地掃過丁高恆的辦公桌表面。 那裡有一堆攤開的檔案。 雖然看不清具體內容,但想也知道肯定和這次併購事件有關。 總之很奇怪。 但他也不可能直接問,所以只能換一種旁敲側擊的辦法: “我想最好的著手點肯定還是反壟斷或者反不正當競爭的相關規定,波音和麥道只要在一個地區開展業務,就必須遵守本地的競爭法,否則就會面臨罰款或者市場限制。” “不過更具體的東西麼,我想……應該會有更專業的人來負責出謀劃策吧?”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