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架飛機……” 在盯著螢幕欣賞了許久之後,孫惠中總算再次開口了: “我覺得,這架飛機的潛力,或許不僅僅侷限於作為一架教練機,或許還可以兼職作為輕型攻擊機使用。” 他現在滿腦子都是想辦法搞出一架需求量更大的飛機來。 最好還能賣給外國客戶。 在現如今這個時候,能給國家賺取外匯的企業,那地位都能跟坐火箭一樣蹭蹭往上漲。 而雙座戰鬥機除了可以用來教學之外,多出來的一個飛行員也恰好可以用來做一些跟操作飛機無關的操作,比如搜尋目標和控制精確制導武器。 儘管這些功能也可以集中在單座型飛機上,但是讓飛行員一心二用畢竟還是有風險的。 所以讓飛行效能本就不錯的高階教練機兼職一些對地攻擊的任務,似乎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畢竟成本低嘛。 “但畢竟跟殲教7是同一個體量,載彈量和航程恐怕都不會太樂觀啊……” 另一個人提出了自己的顧慮。 “總要比現在裝備的強5更好吧?” 馬上有人反駁道: “而且還能裝備雷達和精確制導武器。” “我們現在有什麼精確制導武器?” “呃……總會有的……” “……” 周圍很快響起了成片的討論聲。 “這個麼……其實完全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做一些微調。” 處在中間位置的常浩南話一出口,其它人很快安靜了下來,等待著他的下文: “比如嘗試進一步增加翼展、減小後掠角,這樣外翼段部分的面積增大,能容納一組額外的油箱提高航程,再裝上不同的機載裝置,就可以開發兩個子型號出來分別面向有不同需求的客戶。” “像我們國家,以後可能也不再有輕型攻擊機的需求了,那麼就可以購買高階教練型,也就是後艙只保留更高許可權的駕駛功能,也無需安裝雷達和掛載大尺寸彈藥。” “強5不會有後續型號了麼?” 孫惠中對這個判斷有些意外: “我有個在洪都工作的同學,說他們正在考慮新的攻擊機專案來著。” 常浩南點了點頭: “時代已經不一樣了,對於我們這樣的大國來說,未來將會是多用途戰鬥機的天下,最多再算上少數的戰鬥轟炸機。” 強5的定位與目前比較常見的蘇25和a10完全不同,它沒有裝甲,低速效能也很差,這個型號從設計出來就是為了攜帶核武器執行註定有去無回的低空高速突防任務。 只不過由於技術條件所限,與之搭配的彈藥始終未能問世,狂飆一號實際上只是一個核扳機而已,所以秉著發揮餘熱的態度,加上陸軍長期缺少專用的武裝直升機,才讓這個型號頂缸擔任起了近距支援一類的任務。 在這個即將步入新世紀的階段,空軍序列裡已經沒有留給輕型攻擊機的位置了。 “那麼,除了高階教練型以外呢?” 還是有人把話題拉了回來。 “雖然我國沒有需要了,但一些外國使用者,尤其是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使用者,他們的主要作戰物件基本只是叛軍或者恐……游擊隊,所以還是會有這種飛機的用武之地,可以購買戰鬥教練型,給後艙安裝更高階的機載裝置,比如多功能顯示器,再留出兩個空間比較大的掛點用來掛一些空對地導彈之類的。” “嘶……竟然可以這樣麼?” 其餘眾人紛紛露出或是訝異或是恍然大悟的表情。 這個思路在90年代中期這會還不太流行,但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隨著戰鬥機成本的迅速飆升,很多小國開始考慮放棄建立一支具有空戰能力的空軍(反正也打不過,不如干脆棄療),轉而以教練/攻擊機和查打一體無人機作為主力型號。 “當然,接下來這段時間我會跟你們一起把這個方案完善一下,再對幾個關鍵的部分進行設計最佳化,等你們自己掌握了設計方式,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和以後的試飛情況對飛機進行後續調整。” 常浩南迴過頭,看著眼前幾名648所選派過來的好苗子說道。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歷練,他已經逐漸習慣了這個時代人們的計算機基礎,不會再出現當初教姚夢娜時候那樣的烏龍了。 重生之前,但凡畢業的研究生,必定已經對數值模擬相當熟練,並且多少會一兩種基礎的程式語言。 但1997年,大部分設計師也就是對幾種常見的建模和流體計算軟體有些瞭解,看過書並且親自動手操作過都能算是鳳毛麟角。 這種情況大概還要再過上兩三年,等到跟常浩南同一批的學生碩士或者博士畢業才能從根本上得到緩解。 “我們都聽您的!” 包括孫惠中在內的所有人都瞬間露出了興奮的表情。 大家都是能進飛機設計研究所的人,自然知道一頓飽和頓頓飽之間的差別。 這種大佬手把手教你設計飛機的機會,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