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兩天之後,首飛當日,清晨。 試飛站跑道旁邊搭建起來的看臺上面人頭攢動,從最高領導到空軍方面派出的技術代表,無不翹首以盼著華夏第一架自主設計製造的三代機首飛昇空。 大約一小時前,天剛矇矇亮的時候,機場上空泛起了薄薄的晨霧,讓大家一度開始擔心首飛工作還能否順利進行,不過隨著太陽昇起,霧氣很快被驅散一空,天氣總算恢復到了預報中所稱的晴好狀態。 總裝車間裡面,由於已經有了前面幾次地面測試的經驗,因此132廠和試飛站工作人員之間的配合已經算是輕車熟路,很快把飛機的前輪固定在了專用牽引車的夾具上。 宋聞聰和薛熾夀二人都破天荒地穿起了西裝。 平日裡其貌不揚,且因為經常出入廠房都弄得不太修邊幅的兩位一旦打扮起來,還真有了幾分儀表堂堂的感覺。 一名工程師從不遠處一路小跑過來: “報告,十號工程1001號原型機首飛前檢查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說完把手中拿著的一份檔案遞了上來。 試飛總師辛嘯文、總設計師宋聞聰、總工程師薛熾夀和飛機總裝負責人許德四人依次在上面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著眼前已經準備就緒的飛機,薛熾夀百味雜陳之下只說出了兩個字: “出發!”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飛機牽引車發出一陣低沉的轟鳴聲,隨後牽引著11噸重的飛機輕盈起步—— 由於飛行過程預計並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為了減小起飛重量,只是加註了比較少的燃油。 即便等一會飛行員坐上去之後,這架飛機的實際推重比也會超過1.1。 宋聞聰注視著這架可以說傾注了自己近十五年來全部心血的戰機,眼角已經微微發紅。 實際上,自從擔任十號工程的總設計師以來,他陪著這架飛機的時間,遠比陪著家人的時間要長的多。 因此毫不誇張地說,殲10對於他,就好像是親生兒女一般。 對於所有參與其中的設計和製造人員而言也一樣。 有太多人把全部的青春、熱血乃至生命都留給了十號工程。 “走,我們也過去吧,別讓現場的人等太長時間了。” 跟1001號原型機第一次離開總裝車間進行發動機啟動測試那次類似,沒有人坐上旁邊已經準備好的客車,而是分成左右兩撥跟著走在滑行道邊上。 薛熾夀那臺二八大槓輪胎被紮了,所以沒辦法像上次那樣騎在最前面,只好站在飛機牽引車車頭旁邊的踏板上給飛機開路。 不過這些許遺憾在到達試飛現場之後很快就被驅散了—— 觀禮臺上的幾乎所有人,在看到飛機出現在跑道末端的那一刻,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 這是他們對這架飛機,對十號工程的研發人員所表達出的認可和敬意。 首席試飛員雷強早已經等在這裡, 前一天晚上,心理素質歷來良好的他,破天荒地失眠了。 對於十號工程的試飛任務,要說完全不緊張,那絕對是假的。 剛才飛行前的例行體檢,平時心跳才60出頭的他直接測出了最高125的資料。 不過這種緊張並不是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擔憂,而是對於這架飛機。 作為從1993年起就參與到飛機設計研發和製造過程中的試飛團隊成員,雷強對於殲10的感情,絲毫不亞於宋聞聰等人。 他一言不發地向跟在殲10後面的宋聞聰和常浩南等一行人敬了個長長的軍禮,然後轉身登機。 常浩南在重生前聽過雷強的報告會,因此記得非常清楚,原來的時間線上,雷強曾經在首飛之前做出過一個有些違反紀律的表態—— “只要飛機不在空中解體,哪怕是摔機,我也保證摔在跑道上!” 但是這一次,全程參與了試飛前準備工作的常浩南倒是沒有聽到過。 這多少讓他感到了幾分欣慰—— 前世的1001號原型機在首飛之前確實坎坷頗多,被髮動機事故重傷兩次不說,在滑行測試中也出過不少小毛病,才把試飛日期推遲了差不多半年時間。 而現在,他的研究成果一路保駕護航著這架飛機順順利利地走到了首飛環節。 試飛團隊的信心,也明顯因此而充足了很多。 …… 另外一邊,坐進飛機座艙裡的雷強做了兩個深呼吸,開始按照流程一個一個檢查飛機的動作和開關。 當注意力集中在飛行上面之後,他的內心也隨著手上的動作而逐漸放鬆下來。 這就是頂級試飛員的素質。 並不是說他們不會緊張。 而是他們可以克服緊張。 “地面檢測流程完畢,準備啟動發動機。” 無線電中傳來雷強已經完全平靜的聲音。 “收到,準備啟動發動機。” 辛嘯文回答道。 隨著一陣短促而輕微的振動,噴氣式發動機特有的轟鳴聲響起。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