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行軍,皇帝李隆基似乎有些疲累,揮手道:“知道了,張相公是封禪使,還有許多大事要辦,不要盯著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舉薦人才是國家大事,臣深悔自己薦人不當,請皇帝責罰。”張說還有股子不依不饒的味道。
“退下吧,早點歇息,明日四更就要出。”皇帝李隆基揮手道,未置可否。
張說悻悻然告辭退下。
待他走後,皇帝喚來身邊的高力士,湊到近前,拿出一道聖旨,小聲地吩咐了幾句。
高力士點了點頭,拱手道別,轉身就朝驛館外走去,驛館外夜色茫茫,將他的背影吞沒。
……
兄弟們,權奸快四十萬字了,比起十幾萬就上架的書如何?燕歌一片誠意,還不能感動你麼?讓推薦收藏打賞如冰雹一般砸來!
132。 泰山封禪(上)
大唐開元十三年,十二月初六上午,巳時。
大唐皇帝封禪的車駕隨從,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來到泰山西側的山腳下。有人站在泰山上朝下望去,但見數十里內人畜遍野,附近州縣用牛車或馬車運載糧食馬料,以及供應之物,竟然數百里不絕。
宛如行軍一般,先立起中軍大帳,李巖忙得不可開交,指揮著儀仗羽林搭建連幄營帳,那是皇帝接受百官朝覲的御帳殿。
“哥舒翰,多用點力,將這樁子埋得深一點。”李巖過去蹲下搖了一搖,見撼不動固定連幄帳的地樁,這才滿意,站起來拍著哥舒翰的肩膀,“每一個地樁都得搖一搖,北風漸起,萬一颳倒御帳,出了差錯大夥兒都吃罪不起。”
“請小李將軍放心,每個樁頭我都親自檢查一遍。”哥舒翰沉穩地點了點。
裡裡外外都檢查了一遍,這才放下心來,李巖門簾一掀,進了連幄帳中間的大帳,如同臥虎城的小殿一般,頂若穹廬,大帳四周遍插火把,徹夜通明。
中間一片空地,百來十號人都可站下。
“李白,高適,有四夷酋長隨行,皇帝的威儀都要體現出來,搭建兩層木臺,雕龍胡床,素扇宮娥等等,一點也馬虎不得。”李巖大聲地吩咐道。
高適就不必說了,李白入了羽林武學後,跟隨李巖一同陪王伴駕,親眼目睹他操勞了安營紮寨,在營帳間勤修武藝,橫刀,飛刀,步射騎射,日日不怠。要說詩才吧,小李將軍做了好幾詩詞,都是上佳之作,他隨身攜帶著衛公兵法,毫不藏私,隔三差五地組織大夥兒學習討論,連皇帝都來聽了好幾回,興致高的時候還講起河西的局勢。
恃才傲物,好酒貪杯,縱情聲色,圖的是一個暢快,在羽林騎嚴格的軍紀約束下,李白的性格收斂多了,違了軍紀,嚴酷的體訓會變著法兒,非把你折騰到半夜才罷休。
自己在河西討擊副使李巖麾下,武不及哥舒翰,文有高適與自己相伯仲,李巖比自己年少,改造朱雀大街,辦酒坊農莊,練兵習武,文武全才,各方面的才能都遠勝自己。
自己還能狂傲嗎?李白在皇帝面前顯擺才能的念頭全消了,一心一意跟著李巖到河西去打拼,說不得有個封妻廕子的前程,這會兒李白上前,恭敬稟道:“小李將軍,一應陳設都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白的性格日漸沉穩,但也不要中規中矩做個我的應聲蟲,李巖朗聲笑道:“在聖人面前,我們小心謹慎侍候,到了河西,面對吐蕃蠻子,可不能畏敵如虎,束手束腳,失了個性,該多張狂就得多張狂。”
“太白兄,瓜州、玉門關可是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胡商不絕於途,貌美的胡姬多了去了,你也且風流一些。”高適在一旁取笑道。
“小李將軍有冷霜兒盯著,忙著勤政練兵,高適,我倆一塊兒出馬,貌美的胡姬還不乖乖投懷送抱。”
高適“嘿嘿”地笑了起來,模樣有幾分憨厚。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投懷送抱,說得多俗。”李巖隨口吟道。
“可憐一泓菩提水,終入紅蓮兩瓣間!”李白才思敏捷,順口接了兩句,倒像兩人事先商量好似的。
都是吟詩(淫溼)的人吶!兩人惺惺相惜,相顧大笑。
裡外都佈置完畢,一看時辰,已臨近午時,李巖立刻命高適去延請聖駕。
雖然已入了冬,開元十三年卻是個暖冬,麗日和風,天氣晴好。
皇帝李隆基與朝廷重臣沿著羽林騎甲士沿途列守的道路,大步前行。抬頭豁然瞧見一片營帳,帳頂飄著一面繡金黃龍旗,在暖暖的陽光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