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難曲折的道路,併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就證明了這一點。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而理性的反省從來就是必須的。只不過在這裡,我們要反省的還不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個帝國制度,是帝國的邏輯與命運。

當然,事情還得從大秦帝國的建立說起。

一 來之不易的勝利(1)

歷史的程序有時會超出人們的想象。公元前221年,當大將王賁率領秦國的虎狼之師撲向東海之濱的時候,有誰想到,擁有七十座城池上千裡土地,曾“發兵守其西界”的齊王田建,竟會開門揖盜,不戰而降?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邦國滅亡了,漫長的帝國前史宣告終結。摩拳擦掌已久的秦王國終於兼併了天下,從此“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央集權的統一帝國正式揭開帷幕。

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而且來得有些突然。

不錯,秦王國君臣上下為此作了長期的準備,也期盼了很久,但勝利之快還是令人瞠目。請看時間表──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秦滅韓;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滅趙;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滅魏;

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秦滅楚;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秦滅燕;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

不過九年功夫,所謂六國,完全為秦所滅,幾乎是隔一兩年就滅掉一個,正所謂勢如破竹。這在兩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時代,實在堪稱奇蹟;而這奇蹟的背後,則正是我們感興趣的第一個問題──他們為什麼能?

在為兼併天下而征戰不休的所謂“戰國七雄”中,秦原本是最沒有“資格”一統天下的。最有“資格”的是齊。齊,還有燕,還有趙、魏、韓的“母邦”晉,都是最早的封國。尤其是齊,為武王親封,位列功臣封國之首,號稱“首封”。以後,齊又吞併了許多小國,在東海之濱稱王稱霸,儼然超級大國,是老牌的“霸權主義者”,還曾經一度稱帝。秦最後才滅齊,除地理上的原因外,也有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原因。

楚也有資格,至少自認為有資格。楚的資格原本較差,西周封建時只封了個子爵,正統的史書都管楚王叫楚子。於是楚人“不服周”(不臣服於周王室)。上下君臣,都自稱蠻夷,專一和華夏諸侯作對。五年不出兵,就算是奇恥大辱,死後不得見祖先,至今湖北方言仍把“不服氣”叫做“不服周”,可見這口氣憋了多久。春秋前後,楚吞併的諸侯國,大大小小四十五個,終於異軍突起,成為南方之強。戰國時,楚的疆域,東至海濱,北至中原,西有黔中,南有蒼梧,差不多佔了當時天下的半壁江山。所以,秦滅六國,楚最不服,以至於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

秦的資格又差。據《史記·秦本紀》,秦人本是以牧馬為生的遊牧民族,其先祖因為會趕車(善御)和養馬(好馬及畜,善養息之),曾得到周穆王和周孝王的重用和賞賜,但直到周宣王時才當上大夫,到周平王東遷時才被封為諸侯。這時已是東周,距離西周分封已二百七十五年。而且被封的原因,還是因為西戎。西戎是周國以西的少數民族,崛起於草莽,後與北狄合為匈奴,歷來就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平王封給秦人的岐山、豐鎬,就是西戎從周人那裡奪走,又被秦人奪回來的。平王給秦人封號,原本不過順水人情,同時也是為了讓他們在這塊有爭議的土地上“屯墾戍邊”,既做擋箭牌,又做屯糧庫,算是最早的“生產建設兵團”。這種半開化的蠻族,政治上的暴發戶,又有什麼資格同六國爭霸爭雄?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 來之不易的勝利(2)

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也很強,不但人才濟濟,而且雄心勃勃。對此,賈誼的《過秦論》有極為生動和精彩的描述,至今讀來仍覺驚心動魄。賈誼說,當時的六國,不乏卓越的領導人,正所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這四個人,都“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他們不吝金錢爵位土地(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四面八方招攬人才(以致天下之士),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合從締交,相與為一)。於是有甯越、徐尚、蘇秦這樣的政治家為之謀劃,有齊明、周最、陳軫這樣的外交家與之勾通,有吳起、孫臏、廉頗這樣的軍事家統帥部隊,曾經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雄赳赳氣昂昂地“叩關而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