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部分

期望。”

(628)、無解

南昭帝京湖陽,這座位於東海之濱,卻以湖命名的都城,今晚的夜色似乎有些深沉得異常。

在前朝君主遷都之前,湖陽還只是海邊一座小城郡。前朝掌權者不允許開海貿易,這項決策扼制了這座海邊城市最強的地利以及存在最大實現可能的致富途徑。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項決策雖然存在鼠目寸光之嫌,但也不算全錯。如果今時不是天子鈞座鎮於此,這座郡城的貿然開海,帶來的財富與某種邪風的比例,很可能是五五之差。

時至如今,帝京湖陽開海貿易的時間持續了將近十年。貨銀互換是亙古不變的大貿易根本目標,除此之外,湖陽這座小郡城還收穫了在數量和種類上都十分龐大的海外異國物資,經過帝都這處國之大腦分理之後,再分發輸送到本國四面八方最需要這些物資的城市。

這樣複雜繁重、且極為考驗辦事者責任義務心的工作,也只有一國之君親自操辦,並且需要這位君主足夠的勤勞賢明,才能辦得成。

無論是京都數萬記來自不同生活層面、看事眼光參差不齊的百姓,還是朝野間某些曾經心底裡並不服氣這位新帝王之決策的朝臣,如今再提陛下的治國之策以及勤政賢明之德,還有都城內隨處可見的繁榮變化,都必須承認,這事兒陛下做得好,他很強大。

前朝國運執行三百多年,歷經數十位皇帝。卻連試都未曾試過此事,而如今新君主做成了。

這或許間接也可以說明,當今這位頭頂高官,身著金龍袍。端坐紫霄大殿,受百官朝拜的新君王,的確是實至名歸的這片領土精神與實力的領主。

而對於需求並不多,只希望能安安穩穩過日子的平民百姓來說,沒有戰事,生活才有積累和指望,吃飽穿暖,常能有葷的吃,這就是好日子。關於這兩點,新君主至少先讓京都做到如此。而改朝換代之事過了十多年。外郡一直未傳來大的戰事。似乎也證實了這種好日子正漸漸由京都為始發點,向四周乃至全國城郡擴散。

民情平穩,百官臣服。都城繁榮,自新君登臨大統以來,社稷政體的執行似乎不但沒出什麼問題,而且還一直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發展,看樣子不需百年,或許只要幾十年這般良好發展,南昭國運即可恢復到前朝最盛時期。

然而,前朝最後一位皇帝雖然昏庸無能,但這不表示前朝歷經數十位皇帝,就沒有幾個傑出的賢君。前朝的眾多皇帝之中。也有一兩個人考慮過開海貿易的事,雖然他們最終因為距離以及一些別的機會缺失而沒有將這種設想付諸行動,但作為大國君主,有些構思和忌憚能跨越時間朝代走至一處,這或許是作為人類社會至高領主的一種敏感天性。

海濱之城不好管,容易亂,就是因為那片海。海上沒有路,而駐守陸地上的軍隊沒有通天眼,如何能周全管得住海面上可能即將到來的不速之客?

現如今皇帝親自坐鎮這座海濱都城,軍戒大防,法度森嚴,但儘管如此,皇帝仍然默許帝京官員宅邸養有人數達到一定規模的護院武衛,帝京全城限鐵令像粗麻繩一樣緊緊拴著四向城門,皇帝大老遠從北疆駐地帶回他那五組人,其中至強的兩組擅長斬首刺殺任務的組員一直隱藏在皇宮大院。…

這股自保的力量,防備的力量,便是於明於暗間忌憚著那股來自海上的邪風。

也許大海並不是這股風吹來的真正路徑,但它可以作為最難捉摸的掩體,模糊這股風真正的始發地,席捲帝京為不法之事後,再借著大海的浩瀚洗刷腳步蹤跡全身而退。

前朝君主不想開海禁,就是不想甚至是有些忌憚這股來自海上的麻煩。總之,那時候大周的經濟政體核心是在中陸鄴都,舉國第一雄城經過百餘年治理,周帝王在那兒住得舒服得很。至於海邊這座小城湖陽,窮點就窮點吧,反正國朝也不指望這座小城賺外快,不給我惹麻煩就行了。

只是世事的變化總是這般難以預測,又暗藏驚喜。

前朝最後一位皇帝從住得無比舒服的中州鄴都搬到海邊這座曾被先祖忽略遺忘的窮小郡城,最初的目的說起來很可笑。他是忌憚著青川那邊傳言嗜殺且喜茹毛飲血的蠻族,又聽聞川州軍內亂不斷,才會想到先暫居於這處海邊城市,若觀勢頭不對,可以馬上借海道全身退走。

身為一國之君,卻生出了流寇心態,這是何其可笑的事。而一朝國君揮不動護國軍隊這把利劍,這可悲的惡果也是他提前給自己種下的劣苗。

但前朝最後一位昏君的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