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飛、胡底。解放戰爭中,又有三位傑出的情報人員,同樣一人能敵萬千軍,創造了情報工作的奇蹟。周恩來將他們稱為“後三傑”。“後三傑”指熊向暉、陳忠經和申健,在周恩來身邊具體負責“後三傑”工作的是羅青長。
2005年9月13日,我到八寶山革命公墓參加熊向暉的遺體告別儀式,適逢陳忠經和羅青長也來追悼,我請陳忠經和羅青長在熊向暉的訃告上籤了名,留下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紀念物。熊向暉出生於1919年4月,享年86歲。
我第一次見到熊向暉,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那時候,我在聯邦德國工作。有一天,我接到通知,王震同志從英國出訪歸來,途經瑞士,讓我去彙報國防工業的軍民結合問題。在瑞士,我見到了王震,和王震一起聽取我的彙報的,還有一位眉目清秀、風度翩翩的長者,王震介紹說:“這是熊向暉,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的黨組書記。”
對我來說,熊向暉的名字如雷貫耳。我早就知道,他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情報人員。建國以後,他曾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1954年隨周恩來出席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問題的日內瓦會議,1961年隨陳毅出席討論寮國問題的日內瓦會議,1962…1967年任英國代辦,70年代初協助周恩來接待基辛格和尼克松,並於1972年任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中國代表團代表。這些活動,創造了新中國外交史上的一次又一次輝煌。
“熊向暉同志還曾經是你的領導呢!”王震說。
對於這一點,我當然非常清楚。1970年11月,熊向暉被任命為總參二部副部長。我當時恰好也在國內,只不過一直無緣與他直接接觸。
這次見面之後,我又有10多年沒有見到熊向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