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僅涉及刺激情境之間或反應與強化物之間形成簡單的聯結,它包含著對全部行為背景的其他各方面的學習與表徵。

空間認知地圖的功能:

* 動物運用空間記憶來認知和識別環境特徵。

* 動物運用空間記憶來發現環境中重要的目標物。

* 動物運用空間記憶來設計他們在環境中的旅行路線。

(2)概念性行為

泛化的根基是由新獲得的概念結構而引起的認知相似性。

鴿子能獲得相同和不同的抽象概念。

2、觀察學習

個體,僅僅是在觀察到他人的行為被強化或被懲罰後,才在後來或者做出類似行為,或者抑制該行為,這就是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認知通常以期待的方式進入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並非人類所特有。

阿爾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下列情況下,所觀察到的榜樣行為最具影響力:

* 觀察到榜樣的行為得到了強化的結果。

* 榜樣被看成是正面的、令人喜愛和尊敬的。

* 榜樣和觀察者的相貌及特點具有可知覺的相似性。

* 觀察者因注意榜樣的行為而得到了獎賞。

* 榜樣的行為可以看到並且很突出——榜樣作為清晰的形象,從與其相競爭的人物背景中顯現出來。

* 榜樣的行為是在觀察者所能模仿的能力範圍內。

脫敏,一種在看到暴力行為時情緒喚起和悲痛水平的降低。

對觀察學習的分析,一方面證實了強化原則影響行為,另一方面也證實了人類有能力運用認知過程,藉助替代獎賞和替代懲罰來改變行為。

第八章 記憶

一、 什麼是記憶

記憶(memory)定義為儲存和提取資訊的容量,也可以描述為一種資訊加工。

1、艾賓豪斯定義的記憶

艾賓浩斯透過考察重學最初的音節序列需要的學習遍數來測量他的記憶(節省法)。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他發現了記憶的最初迅速遺忘,跟隨著是逐漸下降的遺忘率。

2、記憶的型別

記憶的外顯作用(explicit uses of memory)和記憶的內隱作用(implicit uses of memory)

內隱的——資訊不需要有意識的努力就可以獲得;外顯的——你做了有意識的努力去恢復資訊。

事實和事件的回憶,這被稱做記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關於怎樣去做某些事的記憶,這就稱做程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

程式性記憶是指你記得做事的方法。它被用於獲得、保持和使用知覺的、認知的和運動的技能。程式性記憶理論大部分通常關注的是學習的時間程序。

撥這個號碼的次數足夠多時,你就開始把它作為一個單元了——一種在鍵盤上的敏捷的行為序列。這一工作過程被稱做知識編輯(Anderson)。作為不斷練習的結果,你可以在沒有意識參與的情況下執行更長的行為序列。但是你也沒有意識到這些編輯單元的內容:知識編輯會使得與他人分享你的程式性知識變得困難。

2、記憶過程概述

編碼(encoding)是指資訊的最初加工,從而導致記憶中的表徵。儲存(storage)是指被編碼材料隨時間的保持。提取(retrieval)是指被儲存資訊在隨後某一時間的恢復。

二、感覺記憶

感覺記憶(sensory memory):每一種感覺記憶都會將感覺刺激的物理特徵的精確表徵保持幾秒鐘或更短的時間。

1、映像記憶(iconic memory)

將視覺領域的感覺記憶命名為映像記憶。映像記憶(iconic memory)使得大量資訊在非常短暫的時間被儲存,持續大約半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