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同樣的話語相比,讀者對諷刺解釋的理解甚至更快。

小結:產生和理解之間很相配。聽眾設計使說話者盡力讓他們所說的話適合當前的語境。語境能夠重新排列聽者對說話者所要表達的意義的期望。

(2) 理解的產物

意義表徵始於被稱作命題的基本單元。

命題(prepositions):指話語的主要思想。

如果一句話中的兩個詞屬於同一個命題,那麼,在記憶中它們會表徵在一起,即使在實際的句子中它們並不接近。

語言過程的一個主要的操作時抽取命題,而那些命題被賦予的確切的形式很快就會丟失。

推論(inferences):聽者經常使用基於記憶中的資訊的一些邏輯假設,來填充句子理解的空隙從而使句子理解成為可能。

聽者在做推論方面相當保守。聽者不會自動地做出一些推論,所作的大部分推論都是能夠幫助聽者對說話者希望其理解的資訊形成連貫的表徵。

3、 語言、思維和文化

薩波爾…沃夫假設(Edward Sapir and Benjamin Lee Whorf) :

* 語言相關性。在說各自母語的兩種語言背景中的人中,語言的結構差異一般平行於非語言的認知差異。

* 語言決定論。語言的結構強烈地影響或完全決定說本族語的人感知和推理世界的方式。

顏色判斷任務支援稍微若一點的觀點:語言上的差異產生了平行的認知上的差異。

三、 視覺認知

1、 使用視覺表徵

心理旋轉(Shepard and Cooper):在決定圖形是R還是R映象之前,被試首先在自己的“心理眼”中想象這個圖形,然後以某種固定的速度把表象旋轉到正立的位置。

旋轉速度的一致性表明心理旋轉過程非常類似於物理旋轉過程。

心裡旋轉使你能夠把這個表象轉化成與記憶中所儲存的表徵相匹配的表象。

Kosslyn:人們像正在掃描真實物體一樣掃描視覺表象。

2、 結合言語和視覺表徵

言語描述能夠使人產生視覺表徵,產生空間心理模型。

人們在視覺化世界的方式上存在文化差異。

四、 題解決和推理

1、 問題解決

把所要解決的問題看成問題空間,問題解決就是從初始狀態到目標狀態所作的一系列允許的操作。

(1)Newell and Simon 問題空間:

* 初始狀態——開始時的不完全的資訊或令人不滿意的狀況。

* 目標狀態——希望獲得的資訊或狀態。

* 操作——為了從初始狀態邁向目標狀態,從而可能採取的步驟。

明確的問題:初始狀態、目標狀態、操作都說明的非常清楚。

不清楚的問題:初始狀態、目標狀態和/或操作可能不清楚、很含糊。

* 演算法(algorithm):一個一步接一步的程式,它總能為特定型別的問題提供正確的答案。

* 啟發法(heuristics):一些策略或經驗法則(rules of thumb)。

通常使用出聲思維法(think…aloud protocols)——要求被試描述他們正在進行的思維——來研究問題解決。

(2)改進我們的問題解決

問題難於解決的一個通常的原因為解決一個特定問題的心理要求壓倒了加工資源。

* 找到一種方法來表徵一個問題,使得假定加工資源允許的話每個操作都是可能的。

* 克服功能固著(functional fixedness)——一種心理上的阻塞,可以透過抑制以前同其他一些用途相聯絡的物體的新功能的知覺對問題解決產生不利影響。

2、 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

推理,由一個或幾個已知判斷(前提)推出未知判斷(結果)的思維形式。由推理得到的知識是間接的、推出的知識。要使推理的結論真實,必須遵守兩個條件:1.前提真實2.推理的形式正確。推理的分類: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等等。

可能擁有一些一般的、抽象意義上的形式邏輯,但真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