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被要求使複述有趣的被試只再現了原對話的62%。

洛夫特斯(Elizabeath Loftus)目擊證人記憶的研究。目擊證人對於所看到資訊的記憶很容易被事後資訊所歪曲。甚至當目擊證人明顯地意識到,實驗者在試圖誤導他們時,事件後的資訊還是會損害目擊證人的記憶。

六、記憶的生物學方面

1、尋找記憶的痕跡

拉什利(Karl),在記憶的解剖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的科學家,指出這一問題涉及到記憶痕跡(engram)的找尋,記憶的物理性描述。

複雜資訊的記憶分佈於很多神經系統,儘管不同型別的知識是分開加工且分別定位於大腦的限定區域的。

與記憶相關的四個主要的大腦組織是:

* 小腦,主要負責程式性記憶,這種記憶主要靠後天的重複,以及經典條件作用獲得。

* 紋狀體,是前腦的一個複雜結構,是習慣的形成和刺激—反應間的聯絡的基礎。

* 大腦皮層,負責感覺記憶以及感覺間的關聯記憶。

* 杏仁核與海馬組織,負責事件、日期、名字等的表象記憶,也負責情緒記憶。

腦的其他部分,如丘腦、前腦葉基部和前額葉也都與不同種類的記憶有關。

2、遺忘症(amnesia)

遺忘症(amnesia),長時間內無法記憶,他忘記了很多剛剛發生過的事情。

海馬的損傷多數情況會損害外顯記憶,但不損害內隱記憶。

沒有外顯記憶的功能,你不能編碼特定型別的聯絡。

3、腦成像

Tulving區分出在情景資訊的編碼和提取過程中,大腦兩半球間的活動有顯著不同。在情景資訊的編碼階段,左前額葉表現出不對稱的高度腦活動,而在情景資訊的提取階段,右前額葉表現出高的腦活動。

相對於知覺編碼,左前額葉的一個皮層區域(前額葉的非運動區),對語義編碼表現出更大的啟用現象。

前額葉皮層和旁海馬皮層(離海馬很近的一個層區域)在掃描中的啟用越劇烈,被試對所呈現的場景或單詞的再認就越好。

第九章 認知過程

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es):人們如何以一種人們能解釋周圍世界,並且為生活中的窘境找到創造性解決辦法的方式操縱人們的認知內容的。

認知(cognition):是各種形式知識的總稱,既包括內容,也包括過程,認知內容是指人們所知道的一切——概念、事實、命題、規則和記憶;認知過程是指——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認知研究是由認知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者所完成的。認知心理學家研究高階心理功能,特別著重於研究人們如何獲得知識並利用它形成和理解自己的生活經驗。

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認知科學的領域處於哲學、神經科學、語言學、認知心理學和電腦科學(人工智慧)的交叉地帶。

一、 研究認知

1、 揭示心理過程

1868年,荷蘭生理學家唐德斯(F。C。Donders)設計了一個研究心理過程(心理過程速度)的基本方法。

唐德斯對心理過程的分析:

從任務一到任務二增加了兩個心理步驟:刺激分類和反映選擇

結論:完成一項任務時,額外的心理步驟經常會使人們花費更長的時間。

(唐德斯所用的方法)減法法:從完成任務2所需的時間減去任務1所需的時間就可得出刺激分類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