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同時,全社會都要伸出真誠的手來挽救各類吸毒人員,要真心實意地幫助陷入毒圈的不幸家庭,讓不幸不再繼續,而不是歧視他們。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哪家有癮君子,哪家無寧日。我曾作過一些調查,染上毒癮的人常有種種異象,家裡人應當在第一時間有所察覺,例如躲開家人,行動詭秘;頻頻向人借錢,家中貴重財物失蹤;食慾不振,情緒反常,手臂有注射針孔;藏有毒品及注射器、錫紙、吸管、刀片、菸斗及其他吸毒器具。對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的人來講,還伴有極度興奮、身體虛脫、思維混亂、幻聽幻覺等異常反應。作為父母、親人,一旦發現自己的家人染上毒癮該如何正確對待呢?現實生活中,他們有的苦口婆心規勸但收效甚微;有的怒其不爭,棄之不管;有的礙於臉面,包庇隱瞞;有的無奈之下甚至協助購買毒品,解其痛苦……有些癮君子即使被毒品吸乾了驅體、摧毀了精神,甚至父母、親人跪在面前,還是千呼萬喚不回頭——毒品魔癮之大可見一斑,況且目前也無立竿見影的戒毒特效藥。為人父母者的正確方法,應當接受大衛·謝夫的建議:“早早地且經常地與你的孩子談論毒品”,使孩子們透過毒品故事瞭解“它所付出的代價”,提高防範毒品的免疫力。已經涉毒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放下包袱,正視現實,“坦誠是一種釋懷”。下定決心,儘早將吸毒的親人送去戒毒。要不怕反覆,堅信“康復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待其生理脫癮後,最好創造條件使其遠離涉毒社交圈,延長鞏固期,長期監護,直至其心理脫癮。

就個人而言,大家都要自覺遠離毒品。不要追求刺激、放縱好奇,這是年輕人染毒的重要原因,好奇而以身試毒,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要因煩惱、苦悶而企求毒品“解脫”,吸毒“解脫”一時,痛苦一世。不要結交有吸毒、販毒行為的人。遇到親友吸毒,既要勸阻,也要反映,還要堅決讓涉世不深的年輕人與之迴避。已經染上毒癮的人,則要痛下決心,勇敢戒毒,浪子回頭金不換。

囉囉嗦嗦,離開大衛·謝夫著的《美麗男孩》遠了些,但我是拿來主義者,更關心的是中國的“美麗男孩”、上海的“美麗男孩”,當然也包括女孩。因此,我要由衷地感謝上海譯文出版社和趙平小姐充滿社會責任感的選擇——出版此書是為了“拯救許多生命,癒合無數心靈”。感謝陳俊群女士在遠離家鄉的“一個又一個孤獨而又寧靜的夜晚”翻譯了這本書,“為了成千上萬個因遭受毒品戕害的孩子及其家人能在無望的掙扎中得到一絲心靈的慰藉,獲得戰勝毒品的巨大力量”,這確實是為社會做了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雖然本書作者的文化背景與我們有所不同,對毒品的認識也不一定百分之百準確,但《美麗男孩》帶給我們的必將是對毒品與個人、毒品與家庭、毒品與社會的深深思索。為了讓不幸不再繼續,我真誠地希望中國的孩子們和父母們都能以作者之心、譯者之心和責任編輯之心來讀一讀《美麗男孩》這本書,千萬不要因為美國式的敘述方式和閱讀方式而冷漠它。

劉雲耕

謹將此書獻給那些在康復之家、醫院、研究中心、清醒生活之家與中途康復站裡為理解和抗擊毒癮而奉獻一生的朋友們;獻給世界各地每一個角落裡致力於吸毒上癮教育組織的朋友們——勇敢者及其家人: 獻給那些理解我家故事的人們,因為他們經歷過我們正在經歷的這一切;獻給癮君子的家人們——他們的子女、姊妹、朋友、伴侶、配偶以及與我們處境相同的父母們。“正是因為你幫不了他們,一切才是那麼令人沮喪。”菲茨傑拉德寫道。但事實是,你確實在幫助他們,你們在互相幫助,你們也幫助了我。與此同時,此書也獻給我的妻子凱倫·巴伯,以及我的孩子尼克、加斯帕和黛西。

橫過街道時,握住我的手。

——約翰·列儂

引言(1)

我無法拯救他、保護他,使他免遭傷害、免受痛苦,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啊!如果不能做到這些,要父親又有何用?

——湯姆斯·林奇(摘自《我們就這樣》)

“你好,老爸。上帝啊,我好想你們啊!我恨不得馬上就見到你們哦!只有一天了!嗚——呼——”

回家過暑假的前一天晚上,尼克從大學發回電子郵件,八歲的加斯帕和五歲的黛西則坐在餐桌旁,為迎接他回家而裁剪、貼上和著色各種紙條的歡迎旗子——他們已經六個月沒見過大哥了。

驅車一個半小時,我們來到了機場。一到機場,加斯帕就叫道:“尼克在那兒。”他用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