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飛得很遠很遠傳過去,這種“飛歌”它是可以有多種功能的,像我剛才講的青年之間就包含著有愛情的成分了。但是有的是迎賓、送賓,這樣的時候在唱。
現在,我們想請蒙古族同學唱一首,她準備要唱的是《圓蹄棗騮馬》。
(現場唱歌,歌詞大意:棗騮馬,我的駿馬,你那圓圓的馬蹄,一路踏碎露珠,穿過那叢叢野花;多聰慧,多瀟灑,我的姑娘,你那閃閃的目光,甜甜的微笑,讓我驚喜交加。)
好,現在我們一起請藏族的同學唱一段藏族的山歌。
(現場唱歌,歌詞大意:走遍世上許多美好的地方,還是覺得自己的家鄉好。世上最神奇的地方在哪兒呢?就在我的家鄉。)
這個藏族同學,他來自康巴地區。在西藏的俗話中間說:“要歌和舞,到康巴去。”就到他們那兒去。還有兩句:“要宗教,到拉薩去。”到衛藏去,就是衛藏方言區,那兒是宗教、文化、政治中心;“要牛羊,到安多去。”那是大牧區,草原,青海這個草原。這個俗話,當時我去拉薩,一聽,我覺得真有意思,歸納得非常地準確,非常地生動。說要牛羊,要到安多去,那我就要到安多去看一看,草灘到底有多麼地廣大。要歌舞,要到他們那兒去,的確那歌舞跳起來,舞蹈跳起來能把地板踩穿,真是動人。
剛才,我為什麼把三位都請上來呢?我就想讓大家體會一下,都是山歌,但是你想啊,差別有多大?差別非常大吧!那麼,我們作為音樂工作者,一到那兒去聽到這種歌聲,是不是會感到心靈的震撼啊?特別地,像那聲音一下上來,一下下來,起伏跌宕那種情形,簡直是沒有想到,我原來就沒有想到有這樣的歌,可是現在慢慢大家熟悉了,大家流傳出來了。
下一種歌,就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是勞動歌。我們為什麼不叫勞動號子呢?漢族民歌不是一般是分析這種歌,就叫勞動號子?為什麼我們說不叫勞動號子呢?因為號子它有非常鮮明的節奏、節拍感,它是有規律的勞動動作,配合這個動作在唱,有人領唱,有人和,嘿咋,嘿咋,帶唱的。那漢族地區有很多這樣的號子,例如川江號子,例如抬木頭的號子,抬石頭的號子,都是很用力的,這種很用力。這種節奏是很規律的,有規律性的節奏,那麼這種叫號子是沒問題的。可是,還有很多,有些歌,少數民族的歌,它是個體的勞動,例如,它擠奶,它不是像號子,它沒有這麼清楚的節奏、節拍的這種韻律。那麼,他還是在勞動,也在唱他的勞動,配合著勞動。那麼,另外還有什麼呢?還有一種叫哄羊。,什麼叫《哄羊歌》?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還有《哄駱駝歌》?為什麼呢?就是往往母畜,特別是初生育的母畜,它初次生育幼畜的這種母畜,例如羊,例如駱駝,它有時候不認幼畜,它不肯餵它的幼畜。假如不喂的話,有可能幼畜被餓死。那這時候是怎麼辦呢?牧民往往就要把幼畜帶到母畜旁邊,輕輕拍著母畜,讓母畜也躺下,輕輕拍著母畜,一邊拍著一邊唱,勸,也叫《勸奶歌》。我們剛才說《哄羊歌》、《勸奶歌》是一回事,就是勸它喂小牲畜,一直拍著,唱著,拍著,唱著,唱到有的時候母畜會流下眼淚來,最後它喂,開始喂小羊,喂小駱駝,所以這種歌也是屬於勞動歌啊。它是在勞動生活中間的歌,它不是在其他場合唱的,非常特定的場合,非常特定的時間,非常特定的目的。所以,這種歌呢,我們就不把“勞動號子”這個稱謂,放到少數民族民歌中間分類來用,而是把它放大,作為勞動歌曲,或者叫“勞動歌”,它包含著節奏感明顯的和節奏感不明顯的。所以,這都放在這裡面。
現在,我想請納西族的同學唱一段,是《栽秧歌》;還有蒙古族的同學,我想請你唱一段《哄羊歌》。
(現場唱歌,納西族《栽秧歌》歌詞大意:等等我,等等我,大家一起來栽秧;等等我,等等我,齊心協力往前栽。)
實際上,這種歌帶有山歌的風格,因為它栽秧時候沒有規定的節奏,各人你可以自由地往前栽,有人可能比較慢,有人可能比較快,那麼這個時候唱的歌,就像有的時候,犁地的時候,趕牛,在犁地,犁水田,犁旱地,犁的時候,這時候唱的吆牛歌,南方話:叫吆牛,吆牛歌也是這種型別的,它像山歌,但是它是在勞動中間唱的,他吆著牛,快要到地方了,你該回頭了,他就唱,他就唱著這個帶著牛繼續在這兒勞動。另外,我還想請你唱一下有節奏的,打麥歌,唱幾句就可以。
(現場唱歌,《打麥歌》歌詞大意:沒有去吃苦,怎能知道我們的幸福從哪裡來?即使一顆米呵,也要經過辛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