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能迷信這些量化尺度。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往往是無法量化的。最終是當我們無法再對評估結果進行任何改進的時候,評估結論也將被認可與肯定,得以維持下去,並且會受到足夠的關注。
安尼爾斯基獲益於很多人:複式記賬法的義大利發明者盧卡·帕喬利,發現自然步長的卡爾…亨裡克·羅伯特,最先使用國家與全球尺度的生態足跡時間序列研究方法暨經濟跟蹤分析法的馬西斯·威克納格(Mathis Wackernagel) 和其他很多讓他感到有所收穫的人,甚至包括我。他透過雷·安德森(Ray Anderson)的介面公司(Interface Carpet Co。)提到的生態學物質環繞圈總和來分析該理論衍生出來的各類例項:中國及其小康理念,或者“中庸式社會發展”替代無限經濟增長模式的例項。他研究了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地區,以及因紐特、不丹和聖莫尼卡市的案例。這些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超越教科書,走到細緻的個案研究和哲學反思中,而所有的討論都立足於闡釋和運用最基礎的真實財富概念。
所以,親愛的讀者們,我不再佔用你們更多的時間來進一步總結和陳述了。現在你手中就握著這本書,無論如何請仔細閱讀它,你肯定會滿意的。
赫爾曼·戴利
馬里蘭大學公共關係學院教授
引言
我相信我們都存有對幸福和不可或缺的愛的共同渴望。每個人都有探究這些生命中不可或缺物質的與眾不同的經歷。但究竟決定我們幸福與否和良好生活品質的是什麼呢——我們的真實財富嗎?正如羅伯特·肯尼迪所提出的質疑,是讓生活更有價值嗎?我們究竟應該怎樣衡量幸福程度並且將這些衡量標準整合起來,成為諸如GDP之類的常用經濟發展指標呢?
這些如此惱人的問題,促使我開始對經濟起源思想和經濟體系進行研究。我意識到經濟學與其說類似於藝術或者科學,不如說其更像一種宗教信仰。對經濟定理的研究越深入,我和與我持相同觀點的人們就對其原理和標準越失望。從某種意義上說,為此我們開始想要公開塵封已久的真相了。
一些人將經濟學定義為沉悶無趣的科學,而我發現其與宗教極為相似,因為經濟學的原理規則以及工具引領著我們當今的生活狀態。經濟學家成為我們資本系統的充滿智慧的教父。我將自己也看做經濟學教父中的一員——但我是一名渴望理解人們思想的真正前提和價值源頭的教父。作為商學和經濟學教授,我發現我的學生們渴望對商業行為背後的信用條款瞭解得更清楚透徹。很多學生對是否將利潤和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商業發展的首要目標產生質疑;他們期盼一個更有意義的世界,使得社會倫理和規則以及整個大環境下的責任感能夠約束企業行為。我為這些經濟學新生代感到欣慰,我也為經濟學研究生能真正明白現行的“新經濟秩序”能夠並且必須改變而充滿希望。
在經濟學中我們將大眾行為簡化為由個體、獨立和效用最大化的人類所作出的行為的簡單加總。個人成功的衡量標準被定義為物質和資產財富在一生中不斷積累的多寡。我們就在這自由市場觀念體系中出生,絲毫不懷疑其道德和倫理基礎。所以這種經濟和資本主義觀念就在我們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以至於即使我們心中擁有對更有意義和真實正直的生活的吶喊,也最終會被資本主義的牢籠吞噬以及迷失在快速發展以“趕超瓊斯”的口號中,這隻能讓我們陷入對更簡單、更有意義和更真實生活的悲傷幻想中去。
我堅信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發展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一些共同意識正在覺醒,受到開明的、積極看待生活的經濟學家們的支援。這本書為我展開了我的未來藍圖:我稱之為真實財富的研究——那些與我們內心感受到的、使生活更有意義的價值觀結合起來的,良好生活品質的前提。
《幸福經濟學》有四個主要的目的。首先,對現行經濟體制的本質和靈魂的探索。我非常想知道為何很多所謂可持續性程序並沒有向真正的、有活力的和可持續的經濟體制發展。我想弄明白,為何亞當·斯密的經濟學鉅作《國富論》會忽略“財富”這個古老的英語傳統詞彙所代表的意義,只在文字層面上解釋為“保障優良生活品質的前提”。阿明託雷·範法尼(Amitore Fanfani)將經濟學和資本主義思想追溯到歐洲中世紀,範法尼構建能夠使可持續發展成為現實的前資本主義模型的時代,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的第二個目標便是引出真實財富概念:一個嶄新的具有說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