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秦國攻破⑥,蜀王子跟難民就是從這條古道向南遷徙的。到漢武帝時,中郎將司馬相如又率數萬人馬拓展了這條道,曉得不嘛?東西兩道從成都往西南方進山上高原,各走上千裡後在雲南的大理匯合,再從大理經上千裡南道去緬甸、印度。曉不曉得嘛?”

我姥爺從老茶客兩片薄嘴唇裡溜出的曉得不、曉得不嘛、曉不曉得嘛,感到成都人心裡有種優越感,也明白了自己要去的西昌在蜀身毒道中段,把圖紙裝進了懷裡。接著,經老茶客指點,他來到不遠的馬站僱上一匹溜溜馬,個把鐘頭之後,跟隨一支短途馬幫直奔雅安而去。

第4章 北方來的商人

趕馬人是個小夥子,頭戴棉帽耳套護耳,說起話來客客氣氣,此外無更明顯的特別之處。他告訴我姥爺,他們走的路是進彝區山地通往身毒國的主道,是幾千年前許許多多神秘膽大的原始先民世世代代用腳走出來的。

我姥爺說,“我從北方來,呢抹,北方都是大馬路,比這個馬幫路好走多了。”

趕馬人說,“我們四川的馬路其實也多得很,你沒發現嗦?”

我姥爺說,“呢抹,我從川陝路來成都時,是經過了一段馬路,從綿陽到成都,很短。”

趕馬人說,“成綿馬路不短哦,有272里長。民國15年就開始修了,是斷斷續續分段修的,沒得通盤計劃,兩年就修成了。其中幾段是28軍和29軍的防區軍路。”

我姥爺說,“呢抹,我們北方的大馬路比成綿路早得多。”

趕馬人對我姥爺發出的呢抹,每聽一次都怔一下,慢慢才不再見怪。他說,“我們四川也有修得早的馬路。成都到灌縣的成灌路就是第一條路,有110里長,修了12年,到民國14年冬才修成。這條路一修好,四川到處都開始修馬路。”我姥爺覺得對方只顧說自己家鄉的馬路好,不明白一條110裡的路修了12年是好還是壞。於是,他說起北方四通八達的交通,說起修馬路怎樣才算修得又快又好。趕馬人聽著聽著似乎明白了什麼,嘆氣說四川山多嶺大,江河也多,修馬路當然又少又慢。

趕馬人忽然說,其實從成都去雅安可以坐汽車而不必走馬幫路。他朝趕馬人指的遠方望去,遠處果然好像有一輛若隱若現的汽車在移動。我姥爺做布生意來成都也好,去西昌也好,首先要搞明白的就包括馬路運輸問題,沒想到成都去西昌就有一段馬路。這下,他圍繞著那條看不見的馬路開始一個勁地問來問去。

趕馬人說,那條路叫川康路,也叫成康路,是為軍運修的,又叫軍路。最初是民國元年,把清朝四川總督趙爾豐修的沿邊大道擴寬到12英尺,本來要修攏雅安,只修攏新津就停了。後頭的10年中,這段路沒球得人管,洪水一衝,路面破爛,只好恢復石板路,變寬的地方又變回農田。民國14年成灌路修成後,劉成勳重新修這條路。那年子秋天,他在成都南郊武侯祠舉行開工典禮,然後分段修,1年修了土路80裡。再往雅安修時,劉成勳被劉文輝戰敗,路又修不成了。劉成勳沒修完,劉文輝又命張致和接到修,10個月後,張旅奉令移防,其他人又接手修。反正這條路經過兩個防區,管事的人和修路的人變來變去,光總辦就換了4次,用了5年半才修好,總長300裡。

聽起來,四川的馬路都是各支軍隊為打仗修的防區路,所以叫軍路。我姥爺很高興趕馬人能知道四川馬路的事情,話題又轉到交通工具上。趕馬人也高興有人向他打聽,而且所知甚多,講起來頭頭是道。 。 想看書來

第5章 北方來的商人

他說,成都第一輛汽車是民國14年出現的。是四川軍務督理楊森喊張仲華從上海買回來的。張仲華從四川高等工業學校畢業,是車務部長。一共買了美國1.25噸福特卡車底盤8輛、英國4座軟蓬奧斯汀轎車1輛。車子先從上海用輪船運到重慶,再用木船運攏成都。成都的人力車商怕生意被搶,不準汽車進城。成灌馬路總局就在望江樓擺酒席搞招待,造聲勢,張仲華就親自駕駛披紅戴彩的小轎車,沿錦江河畔試車,慢慢開進城,開到哪裡都放火炮,放煙花,熱鬧慘了。車輛一攏,又喊木工和技工做了8輛福特車的軟蓬車廂,先在成灌路跑,四川的汽車生意就開張了。福特車有4缸、高低倒3個擋,時速25公里,車廂裡面擺幾根長條凳,用稻草包好當座墊,可以坐16人,中間放行李,每天對開3班,客票大洋2元。

說完這些,趕馬人問我姥爺想不想知道成都的第一家汽車公司。

他說,成都有兩個辦馬幫的人,跟鄧錫侯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