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人的“靈魂”,現在中國人的“生存”困境,魯迅的“沉默”、“不介入”,實質上是反映了他的思考與處境的邊緣性的。
北京大學教授的不同選擇(10)
(四)
我們講到了五四以後的魯迅的沉默與冷眼旁觀,而胡適卻始終活躍在思想文化界的中心位置,而且他可以說是自覺而主動地追求領導的地位,而且是一種全方位的領導。他當時是寫了一批“重磅”型的文章的。除了我們已經提及的《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問題與主義》之外,還有《新思潮的意義》。這是試圖對“五四新思潮”作出自己的解釋,提出了他的“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綱領性的主張,實際上是他對整個新文化運動的長遠發展的一個總體的設計。他特意強調“新思潮對於舊文化的態度,在消極一方面是反對盲從,是反對調和(所以大家注意胡適並不是把傳統文化美化,他是有自己的批判態度的);在積極一方面,是用科學的方法來做整理的功夫”,而他認為“新思潮的惟一目的”就是“再造文明”。《新思潮的意義》,《胡適文集》卷2《胡適文存》,頁558。這樣一個思路,和魯迅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