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找出這個關鍵詞,搜尋的範圍也就確定了。趙藩聯中的古人,肯定是三國時期的治蜀者。那麼,是劉焉、劉禪,或者蔣琬、費褘、姜維等等嗎?多半不是。因為拿他們說事,意思不大。有意思的,只可能是舉足輕重的三個人:劉璋、劉備、諸葛亮。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 怎樣看“攻心聯”(2)

那我們就來一個一個地看。

是劉璋嗎?有可能。因為劉璋的治蜀,一般認為是失之於“寬”的。但劉璋只是“過寬”,並不“過嚴”,不能說他“寬嚴皆誤”。再說他也不“好戰”。所以,即便“攻心聯”裡有劉璋的份,那份額也不會太多。

那麼,是劉備嗎?也有可能。因為劉備畢竟發動過夷陵之戰。硬要扣帽子,可以算是“好戰”。但劉備發動這場戰爭要達到的目的(奪取荊州或者為關羽報仇),可不是靠“攻心”就能實現的。所謂“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在這裡並不適用。至於不能“審時度勢”,這個錯誤劉備倒是有的。具體表現,還是夷陵之戰。但那隻能叫“不審勢,即進退失據”,不能叫“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寬嚴皆誤”的問題,劉備有沒有?有一點,但不嚴重,且能調整。據《三國志·簡雍傳》,有一年,天旱無雨,益州歉收。劉備為了節約糧食,下令禁酒。這當然是對的,但下面執法的人做得有點過分。在老百姓家裡搜出了釀酒的工具,也要當作違法釀酒來處分。正好簡雍和劉備一起外出散步,看見一對男女同行。簡雍就說,他們要通姦,怎麼不抓起來?劉備說,你怎麼知道?簡雍說,他們身上長著通姦的器官呀!這和家裡放著釀酒的工具,不是同樣的罪過嗎?劉備聽了哈哈大笑,立即就放了家有釀酒工具的人。這總不能說是“寬嚴皆誤”吧?

不是劉璋,或主要不是劉璋。不是劉備,或主要不是劉備。被趙藩借來說事的,就只能是諸葛亮,或主要是諸葛亮。這也並不奇怪。“攻心聯”畢竟懸掛在武侯祠諸葛亮殿前。諸葛亮不唱主角,誰唱?

這其實也沒有爭議。爭議僅僅在於,趙藩對這位主角,或者說,他對武侯的治蜀,究竟是肯定呢,還是批評?多數人的意見認為是肯定,而且是全面肯定。具體地說,就是上聯肯定諸葛亮的南征孟獲是“攻心為上”,下聯肯定諸葛亮對法正寬,對馬謖嚴,均無失誤。這當然也講得通,但總覺得有些彆扭。因為趙藩撰寫此聯的目的,是要委婉地批評和告誡岑春煊。透過讚揚諸葛亮來批評和告誡,當然也行,但總不如透過批評某個人來得有力。何況“不審勢,即寬嚴皆誤”一句,明擺著就是批評的口氣。趙藩是不能直接批評岑春煊的,只能“指桑罵槐”。如果那“桑”不是諸葛亮,能是誰,該是誰?遍查蜀史,怕是找不到比這位名相更大的“桑樹”了。

這就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諸葛亮的治蜀。我一再說過,在諸葛亮的領導下,蜀漢是當時治理得最好的國家。但同時,它又是最早滅亡的政權。這就說明,治理得最好,並不等於沒有問題,沒有教訓。找出這些問題,總結這些教訓,比一味地謳歌和頌揚,將更有益於我們今天的發展。這才是我們要討論“攻心聯”的真正原因。

那麼,諸葛亮他有問題嗎?

二 治蜀問題何在

先看諸葛亮都做了些什麼。

從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受託永安,到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病逝軍中,諸葛亮在蜀漢執政十一年。此間,他主要做了四件大事,即東和孫吳,南定夷越,北伐曹魏,內修法制。這四件事,都在《隆中對》的規劃之中,可謂“既定方針”。至於結果,則有成有敗,有得有失。最成功的是東和孫吳。直至蜀漢滅亡,兩國關係都相當之好。後來曹魏大軍兵臨城下,蜀漢朝廷還有人主張投奔孫吳。最不成功的是北伐。對於諸葛亮的北伐,吳人張儼的評價是四個字:“空勞師旅”(《默記》)。今人田餘慶先生的評價也是四個字:“積年無成”(《〈隆中對〉再認識》)。其實此事豈止徒勞無益,簡直就是勞民傷財。用張儼的話說,就是“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默記》),實際上加速了蜀漢的滅亡,所以是最不成功。

這就讓我突發奇想──趙藩聯中“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一句,莫非說的就是北伐?

此言一出,肯定有不少人嗤之以鼻。因為誰都看得出,趙藩這話說的是“內戰”,不是“外戰”。為什麼呢?因為有“反側”二字。什麼是“反側”?就是“不安”。民不安,就叫“反側之民”。心不安,就叫“反側之心”。心存“反側”,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