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他在齊國臨淄稷下之時,曾聽稷下學宮祭酒荀子說:‘天子諸侯子十九而冠,冠而聽治,其教至也!’天子王孫,諸侯公子原要早起一年,在十九歲舉行冠禮的。秦國不然,惠文王、昭襄王均年十九而立,立王三年而冠,則是二王之冠,均在二十二看來秦王冠禮乃是定在二十二歲舉行。這點較之關東六國不同。”
蒙毅在樑上掐指一算,大王十三歲時即位,於今九年,已是二十二歲之齡,正當秦國列王冠禮之齡。大王一旦舉行冠禮大典,告祭祖廟,文信長信二侯便要還政大王,大王從此親政。如此以來,長信文信二侯都要北面就居臣列。
長信侯嫪毐點了點頭,環視眾人,正色說道:“本侯是什麼人大夥兒心裡都清楚,本侯不過是個刀鋸餘人,秦國太后身邊的嬖宦,可謂身卑份賤,可是出身卑賤又能如何?他文信侯呂不韋早先不也是衛國陽翟走街穿巷的商賈之人麼?比起本侯也好不到哪裡去!可是就因為他窺準時機,幫助先王登上秦國王位,做了他嬴楚的朋友,方才功封文信侯,食邑洛陽十萬戶,成為秦國相邦,大王仲父,飯梁齧稻,衣朱腰紫近十二年。可謂得意已極,這些統拜時運所賜。”戎王、羌王、唐舉、內史肆,衛尉竭,佐弋竭俱皆頷首。
長信侯嫪毐跟著說道:“當今天下,列國之中,莫不是成者王侯,敗者盜寇,且夫大丈夫生不五鼎而食,死即五鼎而烹也!當今大王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