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也就是米國時間的2008年5月19日。
年滿20週歲1天的阮二牛靜靜等待著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場分割槽決賽。
剛剛度過23週歲13天的克里斯*保羅還在向他職業生涯第一次西部決賽而努力。
年滿20週歲1天的阮二牛上午在亞特蘭大國際機場和自己的合夥人歐陽昊天擁抱慶祝。
剛剛度過23週歲13天的克里斯*保羅在新奧爾良的主場迎來了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同樣是搶七大戰,賽前大部分媒體的預測當中,凱爾特人會戰勝魔術,因為bIG3比魔術更有冠軍相。
但是對於黃蜂和馬刺的這場比賽,大部分人卻又分為了截然不同的兩派,並且彼此都沒能說服對方。
一派人認為,馬刺作為聯盟勁旅,明顯比新奧爾良人更有經驗,他們最終會在客場拿下這場搶七大戰,晉級西決。
另一派觀點則截然相反,從東部已經過去的3場季後賽來看,本賽季拿到搶七勝利的統統都是主場球隊。黃蜂隊在保羅的率領下,實力上並不比馬刺差,他們已經拿下了前三個主場,這第四個主場也不例外。
好吧,無論賽前,各路媒體怎麼擺資料、講證據,比賽都是要一場場打下來的,而不是靠嘴巴講出來的。
否則球員們何必上場比賽,直接回憶往昔就可以了。
波波維奇賽前故作迷魂陣,遲遲沒有公佈首發陣容,直到比賽前一刻人們才看到了他的最終首發名單。
自從在G1、G2連續兩個客場輸給黃蜂隊之後,波波維奇就做出了一個精彩的換人,他用馬努*吉諾比利頂到了首發的位置,將邁克*芬利換到了替補席。
事實證明,這是一次神來之筆的換人,此後的四場比賽中,馬刺贏下了其中3場,這才和黃蜂最終打到了搶七的局面。
如果說這輪系列賽,黃蜂最後輸給馬刺的話,那麼波波維奇的變陣,將是他們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波波維奇本場比賽的陣容,最終也延續了前四場比賽的首發名單:
c法布里西奧*奧博託
pF蒂姆*鄧肯
SF布魯斯*鮑文
SG馬努*吉諾比利
pG託尼*帕克
而黃蜂這邊的陣容則相對比較穩定,他們也沒有足夠深厚的板凳實力排出第二套先發陣容:
c泰森*錢德勒
pF大衛*韋斯特
SF佩賈*斯托亞科維奇
SG莫里斯*皮特森
pG克里斯*保羅
第一節比賽開始後,兩隊進很快進入了廝殺狀態,G7的生死戰,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懈怠,率先放鬆自己神經的那支球隊,同時也就意味著他們即將回家釣魚。
首節比賽,兩隊發揮最好的是彼此的pF,蒂姆*鄧肯單節拿下8分,2板,1助攻,大衛西(大衛*韋斯特)發揮更加出色,拿下了12分,4板,兩位大前鋒的單節命中率都超過了60%。
當然,這功勞也要分一半在為他們傳球的tp9(託尼*帕克)和cp3身上,兩個不顯山不落水的pG,才是比賽的主導者。
23:20,馬刺在第一節只是稍稍領先了3分而已。
第二節比賽至關重要,從以往的比賽來看,如果次節比賽,兩隊繼續打成平手,那手握主場優勢的黃蜂很有可能在第三節突然爆發,一波將馬刺擊潰。
玩套路玩出境界的馬刺,沒有讓這樣的悲劇重演,馬諾*吉諾比利在這一節比賽率先發炮了。他單節6投4中,其中三分球4投3中,狂砍11分,2板,2助攻。率領馬刺在次節比賽以28:22的比分領先了對手6分。
加上首節比賽的3分,上半場結束後,馬刺在客場以51:42領先了對手9分,在搶七大戰中佔據了領先的地位和心理上的優勢。
不,應該說,馬刺從來都是在心理上佔優的,因為他們的歷史更悠久,經驗更豐富,在底蘊上,確實勝過了黃蜂一籌。
這也是新晉崛起的球隊,很難在老牌強隊面前取勝的緣由。
如果不是實力確實拉開到了一個檔次,新晉的年輕人總會被老傢伙們各種玩耍之後給擊敗。
第三節比賽,兩隊徹底進入了鐵血搏命的狀態。雙方的全隊投籃命中率統統都降到了35%以下,鮑文和斯托亞科維奇的對峙,錢德勒和奧博託的相互推搡,都成了比賽中的熱點。
面對這樣的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