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文官集團在他身上的投資,自然會得到回報。
朱標一死,這一程序更是可以大大加快。
可他們沒有想到,朱允熞橫空出世,打破了這一切。
說起來,朱允熞的母親同樣是呂氏之女,與朱允炆的身份並無異。
但有幾點,一是朱允熞並非長子,這讓奉行立嫡不立幼的儒生有點無法接受。
當然,這是最無關緊要的。
畢竟,這些人眼裡,利益才是最緊要的,大義只是一塊招牌而已,必要的時候,隨時可以拋棄。
第二點就比較緊要了,那就是朱允炆的身邊,早就有一群文官集團的人,對其進行的教育,培養拉攏他成了“自己人”。
而朱允熞,因為年幼,尚未如此培養。
自然而然的,他們對朱允熞便相對排斥得多。
這種“門戶”之爭,絕不是朱允熞寫幾首詩,表現一下才華,就能改變的。
否則,歷史上也不會有那麼多才華出眾的文人,受到文官集團內部的打壓了。
更別說,朱允熞還提了加徵商稅的國策,這更是他們絕不能接受的。
“眼下陛下將你們兄弟三人全部封王。”
“長孫殿下要做的,是因勢利導,讓吳王和南王去爭,長孫殿下坐山觀虎鬥。”
黃子澄分析道:“世事艱難,哪是那般容易。”
“如今陛下讓南王執掌應天府,這是將他架在火上烤。”
“應天府乃大明首府,南王此前提議要加徵商稅,如今他既執掌應天府,理應率先推先。”
“在朝堂上,坐而論道簡單,真要做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你只須好生讀聖人文章,牢記“孝順仁義”四字,便絕不會有什麼錯。”
“可他要治理應天府,那就由不得他不做事。”
“一旦做事,就不怕他不出錯。”
“如今陛下封了三王,吳王背後的人,也不會坐視不管,必定會對付他。”
“我等只須順勢而為即可。”
“到時候,陛下必難再立他為儲君。”
一番利弊分析,讓朱允炆頓時眼前一亮,他深深而拜。
“今日聽黃先生一席話,令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我這就隨先生讀書,看他如何折騰了。”
黃子澄微微點頭:“長孫殿下但高坐就是,剩下的事,都由我等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