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有動力去變。
反正就是一個形式,一種禮節而已。
並不涉及帝王的實際利益,反而對其利益有維護鞏固的作用。
因而當嘉靖因情形特殊,插手進去的時候,雙方就產生了激烈的矛盾。
反過來說,如果不是“禮”上的爭奪,而是世俗的一般事務,哪怕嘉靖決定動員大明的所有軍隊,發動一場前所未有的對外戰爭,他都可以輕易的決定。
大臣,尤其是信奉儒家的文臣,除了稍微勸諫一下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阻止的辦法。
恩出於上,天子乾綱獨斷。
國之大事,繫於帝王一人。
這也是名教,也是大義。
作為讀書人,也要維護這一點。
站在這個角度來說,維護儒家,維護封建禮教,對帝王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要不然,漢武帝也不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思想控制是統治的基礎,是重中之重。
就是後世的國家,也時刻注意培養民眾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以及不斷的宣揚愛國主義。
因為沒有這些,統治基礎將不復存在,整個國家都會土崩瓦解。
對於現在這個時代來說,君權對天下的統治,這是表象。
掩藏在君權之下的名教大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才是真相。
當統治者啟用儒家的時候,這一點就分不開了。
雖然君權始終壓制著儒家,壓制著“神權”,但卻不能不用。
至於佛教和道教,表面上看起來,他們更像宗教。
但實際上,他們都被儒家滲透了。
“皇爺爺,孫兒記住了。”
朱允熞認真的說道。
實際上,他心中有自己的想法。
真的只有宣揚封建禮教,維護天下讀書人利益這一條路嗎?
也未必!
作為穿越者,他知道還有不少取代的辦法。
比如愛國主義,比如民族大義。
相比儒家的君臣大義,其實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
也可以不受名教所困。
至少,不能讓自己被那些讀書人用名教大義的名分所困。
但任何辦法,都只能徐徐圖之,慢慢改變。
否則,統治基礎就真的不穩了。
在這個時候,朱允熞當然不會去反駁老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老朱的想法沒錯。
他想變,也是後事。
而且必須要慢慢來。
“還有你那些叔叔,咱將他們都分封王了,將抵禦胡虜的大任託付給諸王,可以令邊境不亂,留給你安寧。”
“咱現在問你,胡虜不安定,讓諸王防禦,可若是諸王不安分,你準備怎麼辦?”
老朱說著,目光落在了朱允熞的臉上,似有期待,臉含笑意。
這是新一輪考驗又開始了?
老朱總是在談事的時候,不知不覺來考驗別人。
趁別人精神最放鬆,最毫無防備的時候,讓人吐露心中的真實想法。
這一招真高啊!
老朱還運用得出神入化,絲毫也不著痕跡。
朱允熞心中感慨。
若不是他知道這段歷史,恐怕還真會不知不覺中了老朱的道。
那就會為以後的自己,挖一個大坑了。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就十分難以清除。
不過,既然知道老朱心中的正確答案,他當然不懼。
“皇爺爺,孫兒以為,對待諸王,要用德來安撫,用禮來牽制。”
“如果還不行,就削減封地。”
“再不行就改變他的封地,將他安置到其他地方。”
“若是還不行的話,就只能出兵討伐了。”
說完,他望向老朱。
朱元璋哈哈大笑,對他的答案非常滿意。
“你說得不錯,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朱允熞心中暗暗吐糟了一句。
這次得多虧朱允炆的“教導”了。
“好了,今日教你的,你需牢牢記住。”老朱道:“日後若有時間,咱再教你更多的兵法。”
“雖然為人君,未必要知道那些,但你既然創辦軍事學堂,又為山長,總得能鎮得住將領們。”
“明日咱就下旨,讓你正式監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