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了。
“加徵商稅,使朝廷稅賦增加了足足三成。有了這筆錢,朝廷才得以緩解財政危機。臣以為此舉應繼續推行,不可半途而廢。”
刑部尚書趙靖進言。
他以前當過幾年的戶部尚書,知道國家財政的困難,總是拆東牆補西牆,入不敷出。
不加徵商稅,官員的俸祿還發不發?前方將士的軍餉還要給不給?國家的工程建設怎麼辦?災荒救濟從哪裡出錢?
林林總總,沒有錢都是白搭。
以前還能印寶鈔解決。
如今大明寶鈔越印越多,民間百姓也開始紛紛不認寶鈔,只認銀子和實物。
再繼續下去,大明的財政危機就更嚴重了。
日後又該怎麼辦?
“不錯。正是加徵商稅,才讓國庫的存銀有所回升。要不然,此次平定倭寇,都不知道要從哪裡籌措軍費。戶部這個家,臣可就當不了啦。”
戶部尚書趙勉也連忙出來說話。
這些人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可他掌著大明戶部,各方都找他要錢。
然而,錢從哪裡來呢?
“一派胡言。”
黃子澄當即反駁:“若是不加徵商稅,就不會有此次的禍事,又何須籌措軍費?”
“加徵商稅得到的那點銀子,又補到了平定倭寇作亂的軍費上,除了讓百姓們遭殃,承受倭寇之亂以外,於朝廷又有何益?”
“陛下,臣以為現在還妄言要繼續加徵商稅者,便是置朝廷,置陛下,置大明江山於不顧,應即刻革去其官職,發配邊疆,甚或斬首示眾,以正人心。”
其他官員立即跟著起鬨。
“對呀,用加徵商稅的銀子補貼平亂的軍費,天下有這樣算賬的嗎?”
“我看有些人是居心叵測吧?”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大明天下,豈容他們作亂?”
“立即廢除加徵商稅之舉。”
……
文武百官,一個個群情激昂。
就在此時,老朱冷冷開口:“都吵完了嗎?”
大殿上頓時安靜了下來。
眾官員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連呼吸都不敢重一些,更沒有再說半句話。
“人心不足蛇吞象。”
老朱的聲音不大,但此刻殿中異常寂靜,落耳便格外響亮。
“商賈巨戶,收斂了鉅額的財富。”
“朝廷不向他們收稅,難道還要向本就貧困不堪的窮苦百姓收嗎?”
“收了他們幾兩銀子,他們就敢暗中資助倭寇作亂。”
“若是朝廷不加嚴懲,反而向他們退步,那他們以後還打算幹出什麼事來呢?”
“還想用什麼要挾朝廷呢?”
老朱的語氣驟然凌厲:“此風絕不可長。”
“大明朝廷絕不能向一群商人和倭寇退步。”
“他們想造反,好啊,那就讓咱看看他們的本事。”
“咱剛剛已經加封皇太孫為“威武大將軍”,領兵出征,平定倭寇之亂。”
“凡是與倭寇勾結者,朝廷不接受他們的投降,一律殺無赦。”
大殿內鴉雀無聲,剛才還慷慨激昂的官員們再不敢作聲。
老朱一言九鼎,他的逆鱗,無人敢觸。
就在這時。
外面傳來一陣陣急促的腳步聲。
一名太監進來稟報:“陛下,出大事了。太孫殿下斬了曹國公李景隆。”
上朝的時間很早,也正好就是朱允熞領兵出征的時間,故而訊息到現在才傳遞過來。
“什麼?”
朝堂上,文武百官都驚得目瞪口呆。
曹國公李景隆與鄭國公常茂,雖然皆是同為國公,但前者的地位,還要高出常茂不少。
除了是國公之外,李景隆還是有名的大將,又任左都御史,掌管左軍都督府,是真正手握實權的軍方大佬。
“太孫為何要斬他?”朱元璋沉聲問道。
他的聲音,同樣是大變。
此次調馮勝,傅有德,李景隆、常升,孫恪等五人回京,除了因應倭寇作亂之變外,朱元璋還有另外的心思。
熞兒已經是皇太孫了,但還沒有給他安排自己的班底。
老朱準備將這五人,連同藍玉一起,作為太子府的新班底。
李景隆就是他屬意的太子太傅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