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在確認倭寇據點已化為烏有,落水而逃的人,也全部都被殺死之後,船隊啟程返回。
海岸邊,藍玉早已在這裡恭候。
數日前,他正蘇州佈置防務,準備迎接倭寇對蘇州的進攻,卻收到了嘉興府知府許東江送到的軍情快寄。
太孫殿下在嘉興城下,以五百新軍,大破數萬倭寇和反賊,殲敵無數,已出兵松江府,準備收復松江。
收到信的時候,藍玉第一反應是,這是偽造的。
但仔細看了又看,辯認了再辯認,無論是關防印章,還是信件蠟封,都證明了此信的真實性。
藍玉仍不放心,喚來蘇州府知府劉翰墨。
蘇州府與嘉興府亦是接壤,兩地知府偶爾也會有書信往來。
劉翰墨拿出以前許東江寫給他的信,反覆比對,確認字跡一致,乃是許東江親筆所書。
這怎麼可能呢?
藍玉身為大明開國名將,從隨開平王常遇春麾下領兵開始算起,東征西戰,迄今領兵已有三十餘載。
以他豐富的作戰經驗,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五百新軍,如何打贏數萬倭寇和反賊聯軍。
要是倭寇和反賊聯軍這麼容易被打敗,他又何必從京師調集五萬大軍,前來圍剿呢?
勞師動眾不說,光是軍費開支,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大軍一動,白花花的銀子,便如流水般的花了出去。
真當朝廷的錢多得用不完嗎?
還不是因為倭寇和反賊勢大嗎?
他帶了三千先鋒軍,趕來蘇州府坐鎮。
再加上蘇州府本地駐軍,加起來有上萬之多。
可即便如此。
藍玉想的,仍是如何防守,而不是進攻。
倭寇和反賊來勢洶洶,能守住蘇州就不錯了。
要進攻圍剿,只能等後續五萬大軍到齊了才行,眼下他們還在路上呢。
可倭寇和反賊的聯軍,就這樣敗了?
按許東江的信中所說,雙方還是在嘉興城下平原上,正面對抗。
看著信件所描述的戰鬥過程,藍玉怎麼看,都覺得離譜。
皇太孫又馬不停蹄,接著兵發鬆江府呢?
逗我玩呢?
看來看去,他最後還是選擇了不相信。
這不可能。
完全不可能。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嘉興府也被倭寇和反賊打下來了。
然後,許東江在他們的威逼利誘之下,寫下了這封信。
或許他描述這麼離奇荒誕的戰爭過程,就是給蘇州警示,這是瞎編亂造出來的,你們不要相信。
藍玉與劉翰墨商議了一番,兩人都覺得這應該才是事實。
看來。
倭寇和反賊此番當真是氣焰囂張啊。
不僅佔了松江府,連嘉興也相繼淪陷了。
朝廷要平定,只怕不容易。
徹底平叛,可能比預計的時日,還要久得多。
不過,藍玉立即想到另一件事。
倭寇和反賊大舉進攻嘉興府,那松江府是不是就空虛了呢?
或許是一個機會?
對於一名領兵多年的大將來說,藍玉很清楚,戰機稍縱即逝,但眼下朝廷大軍未至,如果貿然出兵松江府,導致蘇州空虛,倭寇和反賊的兵馬若是從嘉興殺一個回馬槍,進攻蘇州,那就可能被斷了後路。
思索再三之後,藍玉便吩咐劉翰墨道:“你坐鎮蘇州城中,本將帶來的三千精銳,留給你一千五百人,再加上蘇州本地的駐軍,足夠伱守住此城。”
“朝廷大軍,幾天後就到了。”
“本將率一千五百兵馬,去前方查探訊息。”
劉翰墨領命。
松江府城落入倭寇之手後,蘇州自是人心惶惶。
再加上一些別有用心的商賈大戶在暗中散佈流言,蘇州城一度陷入混亂。
好在很快,涼國公藍玉便率三千精銳,抵達蘇州。
這才將混亂的局面,安定了下來。
有大將軍坐鎮,蘇州將士皆是心中大定,不再畏懼倭寇和反賊。
安排好之後,藍玉便點了一千五百兵馬,浩浩蕩蕩,趕往蘇州與松江接壤的邊界。
他只是試探虛實,並不會冒然發起攻擊。
出了蘇州府城,前行約五十餘里。
藍玉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