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入室,還合了影。那跟利有關,但更多的是體現教學禮。

至於平時間學生送禮,孔子也會笑納,反正這是師生禮,根據學生各自的經濟條件,不會妨礙公務,不算*。“不受命”()而善於經商的子貢送老師一塊美玉,問怎麼處置,是藏進櫃子裡呢,還是找個好買主賣掉它換成銀子;孔子說:“賣掉它,賣掉它!我在等待買主。”(3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這就是著名的“待價而沽”的故事。注意,不要見利忘義。利,要用禮來約束,就是禮物、禮品。沒有禮去約束的利,就蛻變成賄賂。現在經常聽到權力沒有約束導致*的說法,法家思想;儒家的學說是利益沒有約束導致賄賂,正是從源頭警誡了貪婪者,因為利益驅動在社會法則中是第一位的。

子貢的貨殖在孔門很有名,但他也不至於在孔門販賣學習用具,換了後來,難免有人叫賣:“北戎的羊毛筆,東夷的侏羅紀炭墨,西狄的玉石硯,南蠻的鳳尾竹簡。”

墨子的趨利則有他的學生為證。《墨子•耕柱》記載:墨子讓耕柱到楚國出仕。有幾個同學去拜訪他,耕柱招待他們沒好菜,每餐只有三升米,回來告訴墨子說:“耕柱在楚國沒有什麼益處啊。”墨子說那不一定。沒過多久,耕柱送二百兩黃金給墨子,請老師笑納,墨子說:“果然不能說你沒出息嘛。”(關於利,參見第38章《孔墨顯學的對立》)

26、患得患失

孔子說不可以跟患得患失的人共事。那種鄙陋的人在尚未得到的時候擔憂得不到,得到了又擔憂失去。倘若擔憂失去,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大禹擁有了天下,自己粗茶淡飯,祭祀的犧牲卻豐盛虔誠;家居時候的衣服粗鄙,祭祀時候的禮服華美;自己的居室簡陋,國家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得堅固實用(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孔子說:“對於禹,我無可指責。”大禹沒有得到天下的時候,他不會擔憂得不到,因為做國君很辛苦,不實惠。得到了天下,他不擔憂失去,仍然是因為做國君很辛苦,不實惠。他既不患得,也不患失,還會做出什麼壞事來呢?但是他舍小家顧大家就是得,祭祀虔誠、祖宗保佑、莊稼豐收就是得,萬古流芳就是得。可得可不得,可失可不失,得失的最高境界。

孔子自雲,小時候貧賤,所以學會了不少平常的技藝。君子需要這樣多的技能嗎?是不需要這麼多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真是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孔子又說後來科考落榜,所以學會了很多技藝(吾不試,故藝),包括騎馬射箭,真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孔子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晚年廣收門徒,後世建孔廟紀念,美國以他的生日做教師節,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孔子,偉大的教育家,得失的權變境界。

顏回,用竹筒子盛飯,用瓢喝水,住在簡陋的巷子裡,別人很擔心他的貧困,他自己卻不改變他求學的樂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稱讚顏回之賢,拋棄物質享受,得到精神食糧,得失的仙境。

“古之賢人”伯夷、叔齊是不會患得患失的(),他們是殷末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因為互相辭讓君位而出走,最後餓死於首陽山下。他們沒有得到國君位置的時候,不會擔憂得不到;從來沒有得到過,就不會擔憂會失去,什麼都不用籌劃,隱居而死。從未得之,談何失之,得失的化境。。 最好的txt下載網

27、周急不繼“富”

子夏說:“富貴在天。”()既然是天命,那財富是不可強求的。孔子說:“富有若能求得,即使是下賤的差事,我也會去做。如果不能求得,就依從我所喜好的。”(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又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還是那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聊齋志異》裡頭經常出現那樣一句話:福分太淺,消受不起。

有兩種情況下的富貴是要不得的。一是“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所以陳文子才會拋棄四十匹馬,離開無道的齊國。二是“不義”的富貴,“於我如浮雲”(),浮雲很輕,義則很重,君子重義輕利,重德輕色。

人知足則常樂。孔子說衛公子南楚心態好,剛寬裕一點,就說湊合著夠了;稍多一點,就說差不多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