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的關係,而不是殺大臣,因為這樣做,會減弱王權。因為,他預料:“王子(公子圍)必不免”,而且會危害楚國,危害國家當然會遭到人民的唾棄,當然難以免禍。至於公子圍何時當上令尹,《左傳》與《史記》有異。筆者傾向於《左傳》。同樣,隨同衛襄公(名惡)朝楚的衛大夫北宮文子,也透過他的觀察,也覺得公子圍雖然似君,但無威儀。似君,就是言行舉止表現出想當國君的樣子,但卻沒有國君的威儀,意思是說,形象不太好,這樣老百姓就不能效法。
郟敖四年正月,公子圍奉命使鄭,這次訪鄭,是一次多邊盟會。參加的諸侯及其代表有,晉趙文子、楚公子圍、齊大夫國弱、宋向戌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以及不知名的許、曹二國代表。十國諸侯會於虢(東虢,為鄭所並,今河南鄭市北古滎鎮。)公子圍使鄭,一是與諸侯會,二娶鄭公孫段之女,伍舉為副使。對娶親,鄭人很擔心,公子圍趁機襲鄭,在楚國方面,要求進城居於專門為使用權節準備的館舍時,就派行人子羽婉拒的楚人的請求,就讓公子圍等館於城外。當時的禮節是先下聘禮,然後迎親。在聘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