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680),又記載了“荊入蔡”的事件,《左傳》解為,蔡侯不甘心數年前在莘被楚打敗的往事,想到息侯的欺詐,就鬱悶。這一鬱悶,不僅影響了息國曆史的,而且也大大影響了楚國的歷史。息侯對楚文王說,息侯夫人很漂亮。楚文王一聽,心中也起了色心。於是息侯就設計,大概那時,蔡侯回去後與息侯的關係,有所和好,息侯就以姨親的理由,安排為息侯與其夫人設享禮,而與楚王一起到息國去。息國不提防,楚軍突襲,就滅掉了息國。滅息後,楚文王奪了息侯夫人回來,這個息媯就成了楚文王夫人,生下了二個兒子,一個是在屈原《天問》裡面提到的堵敖,一個就是使楚國勢力空前擴大,奠定楚國強國的楚成王。滅息的時間,在入蔡以前的數年。這一年入蔡,則是因為,當時已為楚文王夫人的息媯一直悶悶不樂,想到自己一個婦人,卻事二夫,又不能從死,於是鬱悶少言。楚王也覺得有些不安,就再次伐蔡。

十二年(…678),楚文王又伐鄧,這次,就把鄧給滅了。時間應是在當年秋以前,因為,《春秋》又記載,當年秋,荊伐鄭。這次伐鄭是楚第一次伐中原大國,也是歷來征伐侵入諸夏最深的一次。居然到了鄭厲公突曾居住的櫟(時為鄭之大都,今河南省禹縣)了。起因是,鄭厲公在兩年前(…680)從櫟返國又當上的鄭國的國君,而現在才來告訴楚文王。楚文王覺得鄭很無禮,同時,楚文王此時剛滅的鄧國,也想攜此取勝餘威,試探一下鄭國這個中原大國的底。這次伐鄭的結果,不得而知。應當達成了試探的效果。

三、文王都郢(1…3…2)

三、文王都郢(1…3…2)

楚文王時期,還有一場重要的戰役,楚巴之戰。當初在文王二年與巴人聯合伐申國的時侯,楚國的將領閻敖因一些細故侮辱了巴師。而閻敖是楚武王滅權國(子姓,商武丁之後裔,今湖北省當陽縣有權城)後,將權國遷到那處(楚地,今湖北省荊門縣東南有那口城,當即此地)後的地方官(尹)。遷權國到那處,是因為,權國在楚武王克滅之後,設定的地方官(尹)鬥緡與權民聯合叛楚,楚興兵攻殺鬥緡,因而遷之於那處。巴在其軍隊遭到閻敖侮辱後,也不甘心,就對楚有貳心,想雪恥,就發兵攻取了閻敖所在的那處,閻敖兵敗奔郢,巴人遂趁勝攻打楚都城門。閻敖則遊湧(今湖北省監利縣東南的乾港湖)逃回郢都。楚文王依法誅殺了閻敖。閻敖之族就聚眾為亂,動靜比較大。巴人於是就在文王十四年(…676)趁機伐楚。這場楚巴之戰延續到第二年(…675)春,楚文王親自帶兵禦敵。在津(今湖北省江陵縣江津戍,或謂今枝江縣津鄉)與巴人作戰,結果,楚軍大敗。奔回都城郢,結果,主管城門的將領鬻拳(楚同姓,時為楚大閽,主管城門)不開門接納楚王。楚王因敗兵伐黃國,在(足昔)陵大敗黃國軍隊,到了湫(今湖北小鐘祥縣北,也是後來伍舉的封邑)這個地方,就生病了,夏六月庚申,瞢。鬻拳將楚文王葬了後,自個也自殺了。把自個葬在楚文王墓的前面,以示死後也要守衛楚王。

這個鬻拳,很有膽識,曾經兵諫過楚文王,楚文王最終害怕而聽從了,具體事因不詳,但他強諫楚王后,自個也把腳砍了。。但這次,鬻拳閉門不納楚王,事因也不詳。或許,楚有敗軍不入國,傳統,但也說不上,在後來,與晉爭霸中,城濮之戰,鄢陵之戰都失敗了,也沒有聽說過,有城門守將,拒納的事件。如果說,是夜晚歸來,不識敵我,還可以理解,但,到天明後,應當能識敵我了,也應開門納楚王了,但史載,楚王因此而伐黃,黃與郢相距甚遠,不是隨便就能去*的。《左傳》作者對鬻拳卻是正面的評價:“鬻拳可謂愛君矣,諫以自納於刑,刑猶不忘納君於善。”按照這種說法,拒納楚王是一種善。或許是,透過拒納,讓楚王深知失敗之恥,楚王因此透過伐黃取得勝利來挽回御巴戰爭的失敗。雖然楚王這次打敗了黃國,因此生疾而卒,鬻拳還是有些覺得,是自己不納之過。所以自刎以謝楚王。

楚文王的卒年,《史記》載是十三年(…677),《左傳》載是莊十九年(…675),未知孰是。如果依《史記》則其子囏堵敖在位五年(…676~…672),如果依《左傳》,則堵敖在位二年(…674~…672)。在此存疑。

堵敖五年(依《史記》),或許感覺到其弟頵對其王位有威脅,就陰謀殺其弟,熊頵奔隨,然後與隨侯帶兵襲弒其兄,代立為楚王,是為成王。

楚文王與其子堵敖時期(…689~672),在諸夏,最突出的是,齊桓公小白(…68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