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諼所萬萬沒有想到的。

辯士蒯通

每當我讀到秦末漢初的這段歷史時我都在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那些曾風雲突現於春秋戰國歷史上的許許多多縱橫捭闔之士、層出不窮的深韜偉略之英傑、經天緯地之俊才,怎麼到了秦末漢初時竟一下子都銷聲匿跡了。譬如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上湧現出多少的辯士、縱橫家,然而到了秦末漢初卻似乎只有區區一個蒯通;曾經數不勝數的謀士,到這期間似乎只誕生了一個張良;軍事家,則只剩下一個韓信。回想其鼎盛時屈指戰國四公子中的任何人都能擁有數千名之多的門客,秦的統治還不到二十年,怎麼人才一下子就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令人困惑不解的歷史局面呢?我自己曾試圖清理出一些頭緒,勉強給出一些答案,譬如是因為秦始皇的文化大棒政策所致;譬如是因為歷史潮流已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再如是秦朝的變故發生得過快人們且來不及反映和思索等等。但是這些答案似乎都不那麼令人信服,看來對此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思考。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蒯通正是一位大有春秋戰國之遺風而叱吒風雲於秦末漢初的歷史舞臺的不二辯士。

一、初登歷史舞臺

蒯通第一次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是公元前208年,當時武臣授命於陳涉北上掃蕩趙地。當武臣軍抵達范陽時,眼光獨到,善為長短之說的蒯通感到一個讓自己一展才華的時機終於到來了。他徑直來到范陽縣廷,求見縣令徐公。見過徐公後,蒯通自我介紹道:“在下是范陽百姓蒯通。聽說足下將不久於人世,特來憑弔。不過,我也能預料到足下將因為我蒯通而倖免於難,因此特地來向您表示祝賀。”徐公也曾是讀書人,知道來者非一般人可言,於是屏退左右,欠身施禮問道:“在下愚鈍,望先生不吝賜教,憑弔的事,從何談起?祝賀的話,因何而生?”蒯通道:“秦朝的法律過於苛重,足下任范陽縣令愈十年,殺人之父,孤人之子,斷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勝數,然而那些慈父孝子所以沒有手刃公腹,是因為畏懼秦法。當今天下大亂,秦法已經廢黜,百姓手刃公腹,為其親人報仇,正逢其時。這就是在下所以前來憑弔公的因由。如今武信君即將兵臨城下。足下如果為秦朝堅守范陽,范陽父老少年將趁機殺掉足下以響應武信君。足下若肯聽信我的話,可急遣在下為使者前往武信君處交涉,則可以因禍為福,轉危為安,這是在下前來祝賀的原因。”徐公知秦朝大勢已去,但是張楚軍對秦吏一律誅殺無赦,自己還是死路一條。因此蒯通的到來雖說讓自己有了一線生機,但是他仍然感到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因素。但徐公也只得起身再拜,施禮奉蒯通為上賓,表示一切聽從蒯通的安排,準備車馬行裝,派遣蒯通作為自己的使者正式出使武臣軍,交涉投降議和事項。

暫時安定了徐公這一頭,蒯通又急匆匆去求見武臣,他還得繼續施展自己的辯士之才,以便能玉成此事。見過面後,蒯通直言不諱地說道:“將軍入趙以來一味奉行攻城掠地的方針,竊以為已經不適用了,並非良策。如果將軍願意聽從在下的策劃,可以不攻而降城,不戰而略地,傳檄而定千里。”武臣問:“此話怎講?”蒯通說:“將軍兵臨城下,范陽令徐公整頓士卒,以備守戰。徐公其人,怯而畏死,貪而重富貴,想投降將軍,又擔心被將軍誅殺,正彷徨於進退之間。另一方面,范陽城內的年少暴徒,聞風蠢蠢欲動,欲乘機起事殺徐公佔領范陽,獨立興國,以抗拒將軍。度此局勢,將軍何不授在下以列侯之印,使在下持侯印封賞徐公,徐公受封賞開城歸順將軍,年少暴徒也不敢輕舉妄動。佔據范陽以後,將軍再令徐公為使者,佩列侯璽印,乘朱輪華車,驅馳燕、趙各地遊說勸降。各地官員見了徐公,宛若看見了自己的未來,奪走相告,必將不戰而降於將軍。這就是在下所說的傳檄而定千里之事。”武臣欣然接受蒯通的建議,令蒯通持侯印封賜徐公。一切如蒯通所預言,趙國各地的秦郡縣官吏紛紛停止抵抗,和平歸順武臣軍的城池有三十多座,大量的秦軍將士由此加入到武臣的軍隊中來,成為武臣政權和趙國軍隊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蒯通可能是第一批加入到中國農民起義軍的封建士人。大抵因為秦朝作惡多端,人皆可誅之,同時秦朝遠未在文化上興起封建衛道學說,因此蒯通並未有任何猶豫便加入到起義的行列中來。這與後世的封建書生對待起義軍的態度是大為不同的。但是他加入起義軍的態度應該說一如春秋戰國時計程車人一樣是擇明主而從。如果所選擇的並非其人,他是寧願退居二線的,可能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