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太大,要求寫論一篇,策五篇,每篇的字數在千字左右,最後一天詩作兩首。
一般考生平時都已準備了不少各種型別的詩作,總能捱到一點邊,所以第四天的時間基本是多出來的,等於用兩天的時間來寫六篇策論,所以大部分士兵都能完成,關鍵就看質量。
論是對已完成的事情進行評價,發解自己的見解,而策則是對各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所以策論是科舉的關鍵,尤其是其中的一篇策,被稱為題眼,也是整場科舉的核心題,大家都很關心這道題。
二十五巷的考官開始依次髮捲了,李延慶很快便拿到了卷子,和所有士子一樣,他首先看策的第五題,也就是題眼,題目正是李延慶事先猜到的:《宋遼金之對策》。
這時,左邊的考房內低低發出一聲驚呼,顯然,這位仁兄也猜到了題目。
題目雖然猜得到,但未必答得好,李延慶在幾年前的發解試上也答過這道題,不過當時金朝是略寫,現在要成為主角了。
這時,李延慶又翻了翻其他題目,議論題是《人命至重,是以聖賢重之》,這道題其實是討論大宋司法恤刑慎殺制度。
其他幾道對策涉獵甚廣,有要求應對保甲法之改進,有要求談酒鹽專賣制度,有要求寫廉政之策,有要求寫平寇之法,每篇對策都非常務實,這就是考士子的真才實學了。
最後是詩作,詩作屬於捎帶腳兒的,不是很重要,在王安石科舉改革前,詩賦是決定考生命運的題目,但王安石卻認為考詩賦看不出士子人品和能力,便取消了詩作,改考經義和策論,學聖人經義以修德,做天下文章安民,這種務實的思想便一直延續下來,這次雖然增加了詩作,但它遠遠不能和策論相比。
詩作之題為,‘戰罷沙場月色寒’。
這是出自王昌齡的出塞詩:‘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其中以‘戰罷沙場月色寒’一句破題,賦詩一首,不限韻腳。
這顯然是呼應《宋遼金之對策》這道對策題,其實對策題的意圖已經明顯了,朝廷已有北伐之意。
李延慶沉思良久,科舉的格局已定,如果他寫聯遼滅金,恐怕第一輪就要被淘汰。
他低低嘆了口氣,提筆先寫了一首詩作,用陸游的一首詩修改而成
《關山月》
和戎詔下已百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幽燕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
隨著交卷的鼓聲敲響,為期四天的省試科舉終於結束,士子們紛紛交卷了,李延慶將幾份卷好的試卷放入匣內,插上封口木板,交給了前來的收卷的考官,他也長長鬆了口氣,雖然其後還有殿試,但那至少是半個月後的事情。
他走出了呆了四天的考房,正好隔壁計程車子也出來,李延慶嚇了一跳,原來竟是個白髮蒼蒼的老者,但細看也就五十餘歲,可背已經有點駝了,難怪四天來一聲不吭。
老者笑著向李延慶拱拱手,“老弟應該考得不錯吧!我感覺得出來。”
“彼此彼此!”
李延慶也回禮笑道:“兄臺應該也押到題了。”
“我押到兩題,宋遼關係和詩作,不過我估計很多人都押到了。”
這時,有人在遠處招手叫這名老者,老者笑道:“同鄉叫我了,我們後會有期!”
“祝兄臺高中!”
老者向李延慶行一禮,“也祝老弟金榜高中!”
他轉身便快步走了,李延慶也跟著人流向貢院外走去,剛走出後院大門,便聽見身後有人叫他,聽聲音應該是周春。
李延慶回頭,只見周春從人群中擠了出來,李延慶笑著迎上他,“兄長考得如何?”
“馬馬虎虎,這裡人多,我們過去說話。”
兩人走出貢院廣場,找了一個人流稍少之地,周春笑道:“賢弟說得沒錯,按照賢弟的判斷,五道對策題我押中了三道,連論題我也押中了。”
“連刑罰慎殺兄長也押中了?”
周春心情極好,“這是我們書院的一個教授押中的,去年這個問題在朝廷中討論了很久,連續開三天朝會,影響很大,他便根據經驗判斷,關於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