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0部分

“自大宋立國,收回燕雲十六州便是一直是我大宋國策,雖經各位先帝、大臣以及千千萬萬將士的不懈努力,始終未能收復我漢家失地,燕雲十六州一直被異族侵佔、

而今時局劇變,女真崛起,契丹氣數已盡,正是我們收回燕雲十六州的良機,去年我們已和西夏停戰,西夏臣服於大宋,西線威脅解除,那麼我們便可集中兵力北伐,此事朕已考慮了兩年,能否在我們身上實現先祖偉業,就看我們有沒有這個勇氣走出這一步。。。。。。”

李延慶聽得清清楚楚,原來今天臨時朝會竟然是討論北伐,名義上是討論,但實際上趙佶心意已定,最多隻有方案甲和方案乙的區別罷了。

遠處傳來殿中少監蔡行高亢的聲音,“請相國王黼獻策!”

這時,大殿的群臣再也忍不住,開始低聲議論起來,所謂獻策就是拿出方案,既然北伐已經到了拿出方案的程度,那麼所謂的朝議不過就是走走形式,讓王黼的北伐方案更加合法罷了。

這時,王黼從群臣中走出,躬身向天子趙佶行一禮,“微臣王黼願獻北伐計劃。”

趙佶點點頭,“王相國向百官宣佈吧!”

王黼取出一幅卷軸,緩緩展開,高聲對群臣念道:“自大宋立國,收復燕雲十六州便為國策,然歷經百年,君臣奮戰未果,燕雲十六州依舊沉淪,而自明君登基,便屢屢登高北眺,胸懷收復漢家江山之宏圖大志,勵精圖治以待天時,遼國君暴臣虐,民心不附,女真小族不堪壓迫,揭竿而起,奮戰抗爭,戰亂數載,遼國氣數已盡,天賜良機予大宋,王黼奉天子之令特制定本策,其策一:備戰策,共七條二十四策。。。。。。。。”

王黼讀得慷慨激昂,但無數大臣都皺起了眉頭,王黼在對策中提出官民共負北伐重擔,顯然是要損害百官的利益,或者是削薪,或者是取消諸多補貼。

至於適當提高糧食、鹽、鐵、酒、茶的官價,甚至發行當十錢,這就是直接掠奪民財來籌措軍費了。

王黼讀完,趙佶緩緩問道:“關於王相國的北伐之策,眾愛卿可以異議?”

這時,梁師成走出列道:“陛下,老臣略有點疑問。”

趙佶有點不滿地看了梁師成一眼,這幾個月兩派鬥爭激烈,趙佶也樂見其紛爭,但在北伐之事上,趙佶卻不希望出現派系鬥爭。

但趙佶還是剋制住心中的不快,淡淡問道:“太傅請說!”

梁師成當然不會傻到反對北伐的程度,他只是反對王黼,說白了,就是挑王黼的刺。

“陛下,老臣並非反對北伐,只是覺得王相國之策還是略顯粗糙,某些地方有待商榷。”

王黼卻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冷冷道:“哪裡不妥,請太傅直言!”

“比如,王相國提出籌集軍費五百萬貫,那麼這五百萬貫是怎麼算出來的,據我所知,去年我們攻打西夏,共耗費軍費六百五十萬貫,其他兵甲、物質、糧食還不算,難道攻打燕雲十六州還不如去年的宋夏之戰?我就怕打到一半時,忽然發現錢糧俱盡,北征就無法繼續下去了,豈不是誤了朝廷大事?”

王黼一時語塞,旁邊宣和殿大學士蔡攸介面解釋道:“五百萬貫軍費只是前期募兵費用,朝廷已決定募兵二十萬,至少要五百萬貫,後續軍費遠不止這麼一點。”

“原來如此,那麼這份北伐計劃就制定得有點草率了,這可是大朝,王相國應該拿出一份完善的計劃書才對。”

王黼被梁師成公開批判,他的臉一陣紅一陣白,著實有點下不了臺,這時,趙佶也有點惱火了,冷冷道:“計劃細節可以繼續完善,但北征方案已定,太傅對此有意見嗎?”

“老臣對北征方案沒有意見!”

“其他大臣有不同的意見嗎?”

大殿內雅雀無聲,就在這時,大殿門口處傳來一個清冷聲音,“陛下,微臣有話要說!”

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下)

所有大臣的目光刷地望了過去,只見朝官最末尾走出一人,正是李延慶,鄧雍大腦‘嗡!’的一聲,心中暗暗叫苦,滿朝文武都不吭聲,你一個六品小官多什麼事?

梁師成臉色微變,目光向王黼瞥去,只見王黼滿臉怒色,他顯然以為是自己讓李延慶出頭。

趙佶略略一怔,還真有大臣有意見,不知這又是何人?不過早朝不禁言是慣例,他便輕輕點頭,“準言!”

蔡行高喊,“可進奏!”

李延慶快步走上前,再次躬身行禮,“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