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形象雖然已經確立,還缺少血肉,直到許多年後,薩特度過了文學寫作的學徒期,最終把文學與哲學區分開來,才在《噁心》這部文學名著中給了這個思想的孤獨者以豐滿的形象。
薩特寫《真理傳奇》的時間很長,直到大學畢業後服兵役時才完成。這部書稿曾由尼贊介紹給歐洲出版社,但被退了回來。薩特經過一番思考,自己也不怎樣看重這本書了。書中確實有一些十分生動的觀點,但文風顯得僵硬和做作,這就削弱了它的力量。於是他把它束之高閣,不再拿去發表。其中一個片斷由尼贊介紹給《比菲》雜誌,刊登在1931年第8期上。
在作家中,薩特最喜歡的是司湯達;哲學家中,他最喜歡的是斯賓諾莎,不僅喜歡他的哲學,更喜歡他這個人。在與卡米耶的戀情結束後,薩特又遇到另一個姑娘,他滿懷豪情地對她說:“我要同時成為斯賓諾莎和司湯達。”這個姑娘就是後來成為他終身伴侶的西蒙娜•;德•;波伏瓦。
第一部 孤獨(1905…1939)大學歲月(1924…1931):自己的另一半(1)
在準備教師資格會考期間,薩特注意到,朋友馬厄常常跟一個長得很漂亮的黑髮姑娘在一起,她就是波伏瓦。薩特向馬厄打聽波伏瓦的情況。這時馬厄和她已經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想在薩特面前炫耀一下,於是就在薩特面前談到波伏瓦的種種優點,說她不是一般的女孩子。這激發了薩特對波伏瓦的濃厚興趣,他很想同她結識。當他得知波伏瓦也在準備教師資格會考、也在準備萊布尼茲的有關資料後,就畫了一幅題為“萊布尼茲用單子沐浴”的漫畫,讓馬厄轉交,並希望在幾天以後同她見面。單子是萊布尼茲哲學的基本概念,薩特這種向異性表達心意的方式既文雅又風趣。薩特同時讓馬厄代表他和尼贊,邀請波伏瓦跟他們一起準備即將來臨的考試。
此前波伏瓦對於薩特的印象,跟其他一些大學生一樣,並不是太好。有時波伏瓦在大學校園裡能看到薩特:他頭戴那頂很有特色的大帽子,正向身旁一個女大學生大獻殷勤。這時她會聯想起大學生們私下對他的議論:人長得不怎麼樣,而且不修邊幅,好色,另外還是一個酒鬼。
後來波伏瓦為了準備教師資格會考,常來學校聽課。恰好馬厄也聽這門課,兩人認識了。他們開始成為好朋友。常在圖書館見面,兩人之間有一種類似愛情的東西,但並不是真正的愛情,因為這時馬厄已經結婚;更為重要的是,波伏瓦和馬厄在一些重大人生問題的看法和態度上是不一致的。例如馬厄將社會聲譽和得到社會承認看得過重。他還認為一個女人到了一定年齡就得結婚,否則就不正常;一個男子在結婚前不必是童男,而一個女子則應該保持童貞直到新婚之夜;等等。波伏瓦覺得這些觀點十分陳舊,類似她父親和表兄的想法。所以他們之間僅僅有一種友誼關係,從沒有接過吻,也沒有其他親密行為。
波伏瓦知道馬厄和薩特是好朋友,因為薩特、尼贊和馬厄這個“三人幫”在大學生中是很有名的。但馬厄一直沒有介紹她同薩特認識。在大學校園裡,馬厄單獨遇見她時,態度十分熱情;如果他是同薩特或尼贊在一起,看見她時就好象不認識一樣,甚至連招呼也不打。馬厄的這種態度反而增強了波伏瓦對薩特的好奇心。所以當她收到薩特的禮物時,有點願意同他見面。
而馬厄告訴波伏瓦,在薩特定的那個見面時間,他不巧要回家。他勸波伏瓦:“你最好別去!不要讓薩特獨自享受同你會面的樂趣。”最後,他意味深長地說:“我不願意別人把我最珍貴的東西拿去了!”受馬厄的影響,波伏瓦最後決定不去見薩特,而讓妹妹波佩蒂在約定的時間去轉告薩特,波伏瓦臨時有事去鄉下了。這次薩特沒有見著波伏瓦,不過他對波佩蒂挺客氣的,而且相信了她的話,還請她看電影,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一點也不像大學生議論的那種狂人和怪物。
馬厄回到巴黎,邀請波伏瓦在星期一早上到薩特的房間,同他們一起準備萊布尼茲哲學。波伏瓦走進房間時,心情有些緊張。她看到這房裡到處堆的是書,滿地都是菸頭,整個房間籠罩在煙霧之中。尼贊嘴角叼只煙,一言不發,只是透過那厚厚的眼鏡若有所思地盯著她,這更讓她手足失措,侷促不安。而薩特手持菸斗,很有禮貌地同她打招呼,正像波佩蒂說的那樣,他對女性的態度是熱情、優雅而有風度的。
後來波伏瓦同他們熟悉起來,不再感到拘束。在她看來,這三個人中,最有意思的是薩特。雖然同尼贊談話也很有趣,但他不容易讓人接近,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