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強裝模作樣的拿起面前的白瓷茶杯,喝了口水,開始繼續侃侃而談起來:
“航空工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產業。它不斷吸收和綜合空氣動力學、氣動熱力學、結構力學、氣動彈性力學等基礎科學和冶金學、高分子化學、電子學、噴氣推進、自動控制、工藝學等技術科學的成果,同時又得到冶金、化工、燃料、機械、電子、紡織、建材等大批工業部門的支援。因此,航空產品——飛機,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晶,被譽為“工業之花”。航空工業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又促進各有關學科的發展和工業部門的技術進步。
航空工業的發展程度,提供飛機的先程序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在現代立體化的戰爭中,軍用飛機不僅擔負著奪取制空權,實行對地攻擊,實施戰場遮斷,進行空中運輸等重大作戰使命,甚至在戰爭爆發前,可以進行突然襲擊,因而它是決定戰爭程序和結局的重要因素。
在戰略上,攜帶核彈的遠端轟炸機與導彈核武器相配合,構成核威懾力量,成為威脅和平,同時又是扼制戰爭的重要手段。在民用領域,飛機為人們提供了快速、經濟、安全、舒適的運輸工具,方便了人民生活,提高了全社會的工作效率,促進了邊遠地區的開發,密切了世界各國的交往。在工農業生產方面,飛機提供了多方面的作業和服務,在地質勘探、資源調查、大地測量、國土規劃、海上石油開採、高空吊裝、救護聯絡,以及播種施肥、除草滅蟲、森林防火、環境保護等領域得到廣泛使用,對傳統生產方式的變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也不知道聽懂了沒有,反正在場領導們紛紛點頭,看似很滿意小強的介紹,下面有同志竊竊私語,意思是沒想到飛機有這麼多重要作用。
其實歷史上在朝鮮戰爭爆發前,我們對飛機的需求還只是停留在國防上,希望能夠保衛我國的領空,僅此而已。
小強這回給在座所有人清晰地勾勒出飛機應用的廣闊前景,一下子把“工業之花”的定義拋了出來。令與會同志們立即明白了航空工業的極端重要性。
小強接著說道:
“在經濟貿易方面,飛機是一種消耗材料、能源較少而價值較高的高附加價值產品,工業發達國家往往把它作為擴大出口,賺取外匯,平衡國際收支的重要支柱。
航空工業在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各工業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把它視為對國家建設起帶動作用的高技術的戰略產業,給予高度重視,重點加以發展。
回顧舊中國,從1910年清政府在北都南苑設廠製造飛機到1949年,將近40年沒有建立起可稱為獨立產業部門的航空工業。這表現在:
第一,舊中國實際使用的飛機,不論軍用還是民用,絕大部分是從國外購買,而不能由國內製造提供;
第二,舊中國沒有支援航空工業發展的基礎工業。因此,即使製造了少量的飛機,也只限於機體制造和裝配,其他重要部件、成品,如發動機、金屬螺旋槳、起落架、座艙儀表裝置,以及重要原材料等,都不能自給,而必須仰賴於外國;
第三,舊中國航空研究試驗設施簡陋,缺乏起碼的手段,因而不具備研究、設計、試驗較高水平新機的能力;
第四,舊中國政治黑暗,戰禍頻發,儘管有一批受過航空工程教育的人材,但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不到發揮。
一言以蔽之,舊中國製造航空產品的基礎十分微薄,基本上是從屬於帝國主義和為他們推銷商品的附庸。
這是舊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必然結果。經過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機濫炸、搬遷流離,以及解放戰爭中國民黨潰敗時的破壞,裝置損失,工廠殘破瓦解,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術人才之外,僅有的一點微薄基礎也所剩無幾了。”
小強說完這些,看大家有的已經拿筆紀錄了起來。心下有些惶恐,自己這弔書袋子的話有啥好記錄的啊。可是,也不能讀書讀半截就不讀了,於是他看看總理,見總理對他微笑著點點頭,於是他繼續照著自己的記憶說下去:
“在新中國誕生之前,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很早就重視航空在革命事業中的作用,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為新中國航空事業進行了積極準備。
遠在1924年,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在蘇聯政府的援助下,創辦了黃埔軍官學校和軍事飛機學校,並且選送學員到蘇聯學習,為革命隊伍培養飛行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