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郁的民族風情感染了無數觀眾,享譽海內外。
這段從歌唱到患病的日子,德德瑪活了幾十年,唱了幾十年。世界上最幸福的體驗莫過於幹自己所愛,圓自己夢想,在沒有壓力的寬鬆環境中,任心底最自由的聲音綿綿流瀉,沖刷乾淨一切“不情願”的因素,跟著最真實、最強烈的良性感覺一路暢通!我想,“愛好”的申發機制雖無法參透,但它肯定是某種與基因結緣的血液氣質,然後才談得上興趣培養。一旦內因巧遇客觀環境、外部誘因,愛好隨即浮出水面,正所謂:愛好本天成,妙遇偶得之。一旦被個體認知後,就成了人類拿得起,放不下的情結。為什麼有科研者為一個實驗放棄休息,收藏者為一件器物傾盡資財,探險者為一次穿越無視生死?正是這個情結賦予了他們無窮無盡的生命潛能。
於是,我們便不難理解德德瑪的後續行動了。堅持愛好的慣性、獲得再生的嚮往、對浩浩舞臺重新釋放自我的渴念異軍突起,對抗麻木的四肢百骸和虛脫的自信。她叫來老伴,商量對策,擬定計劃,宣佈自救。這位馬背上長大的草原女兒,憑著堅強的毅力與病魔頑強抗爭,每天半天練歌,半天治療。為鍛鍊腿部肌肉,家在13樓的她不坐電梯,堅持一步一步爬樓梯;為鍛鍊不聽話的手,堅持練習夾蠶豆,從幾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