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部分

一個在絕望中孤獨地奮鬥了17年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的皇帝,一個走投無路而上吊自盡、壯烈殉國的剛烈皇帝。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五十四章:知天下

第五十四章:知天下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我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筆者字面理解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探索自然奧秘的人會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捍衛、順應自然規律行事的人會持之以恆不會有絲毫越軌、脫離。子孫也會繼承併發揚光大他們尊重、遵循自然規律的行為。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用順應社會潮流的方法來修煉自己,鍛煉出來適應社會的能力才是真實的。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用勤儉持家之的方法來修煉自己,操持出來的家庭才會豐隆有餘。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用與人為善的方法來與鄉鄰相處,和平融洽的局面才會長久。

修之於邦,其德乃豐;

用以民為本的方法來治理國家,國家才能豐衣足食。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全天下的人都宣傳自然法則,順應自然規律的方法才能普及。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我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如何才能瞭解全天下的道德情況呢?觀察個人的道德修養,就知道天下人的道德修養;觀察家庭的家風情況就能夠之道全天下家庭的家教情況;觀察鄉鄰的和睦程度,就知道天下鄉民的道德風尚;觀察一個國家的民風民俗,就知道這個國家的富足情況;觀察天下的道德風尚,就知道天下的道德普及程度。(注意:在老子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代,國家不代表天下。)

筆者感悟

老子在本章裡闡述了一箇中國人重要的思想道德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出自《禮記•大學》 原文是“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這個道德觀念是逐級遞增的:自己的思想都沒有端正,就無法提高修養;自身都沒有修煉好,就一定操持不好一個家;一個家庭都沒有操持好,就一定不能治理一個國家;一個國家都沒有治理好,也就談不上讓天下人折服了。這個道德觀對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國家、企業在選拔人才的時候,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已經給我們規定了標準。

周恩來特別強調領導幹部要過“五關”:思想關、政治關、社會關、親屬關和生活關。他特別叮囑親屬,在任何場合都不許說出與他的關係,都不許打總理親屬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以謀私利。由此可見,“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關健。古人云:“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周恩來、鄧穎超夫婦之所以如此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古訓,嚴正家風立風範,就是因為家風是黨風的晴雨表,家風連著黨風。

蘇武牧羊

蘇武牧羊

在中國歷史上,矢志不移、浩然正氣的人不勝列舉,為人民交口稱讚了兩千多年的人,我們不能不想到“蘇武牧羊”的故事。

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單于囚禁冰窟迫降。蘇武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單于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不許他們通訊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麼會生小羊呢,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裡的草根充飢。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