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瞭解了民情就拉近了自己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就可以與老百姓打成一片,就可以作出對老百姓有利的事情。
晏嬰下棋
晏嬰下棋
春秋時期,齊國有個政治家,名叫晏嬰(?—前500 年),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一天,晏子聽說齊莊公在花園裡與妃子們下棋、就去求見莊公。莊公見來了一位棋壇高手,就撇下妃子請晏子與他對弈。兩人你來我往地下得正歡。
晏子身任齊國相國,這次來見莊公,是帶著任務來的。國君急於要他下棋,他只得按下話頭不提,在棋盤上猛打猛衝起來,不一會功夫,就吃了莊公不少棋子。莊公沉著應戰,慢慢地轉敗為勝,贏了晏子一局。
莊公一向知道晏子棋藝高超,今天為什麼失敗得如此之快呢?就問晏子道:“相國文韜武略,滿腹才學,幫助寡人治理國家都駕輕就熟,為什麼這局棋下得如此糟糕呢?”
“臣有勇無謀,輸給國君是情理中的事。”晏子用手指著棋盤說,“下棋是這樣,管理國家大事也是這樣,臣已經很難勝任相國的重任了。”
莊公吃了一驚,晏子自擔任相國以來,協助自己把齊國管理得井然有序,是一個很有名望的重臣,今天為什麼說出這樣洩氣的話來呢?猛然間,莊公覺得這是晏子在委婉地批評自己偏愛勇力而不重視仁義的做法,臉上微微泛紅。
應該說這位國君還有一些自知之明。這些年來,由於莊公偏護那些勇武有力的人,使武夫們滋長驕傲情緒,做視百官,欺壓百姓,鬧得京城雞飛狗叫,人仰馬翻。一些有見識有作為的文臣得不到重用,官風民風越來越壞。不少大臣曾勸說過莊公,但他怎麼也聽不進去。今天晏子的一句話倒使莊公警覺起來,他很想聽聽晏子對重用武夫的看法,於是,坦率地問道:“請相國實話告訴我,古時候有沒有哪一個國君單單依靠勇力能夠安邦治國的呢?”
晏子回答說:“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戲,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惡束,這些人都能日行千里、力擒虎豹,可他們卻無力挽回夏桀、殷紂的滅亡。夏、商的覆滅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光靠勇力而不講仁義,沒有一個不失敗的。”
莊公仔細體會晏子說的話,認為他說得很對,就恭恭敬敬地站起來,感謝晏子的中肯批評,表示以後一定要重視仁義。
兩人又重新下起棋來。這次晏子不再是猛打硬衝,而是精心佈局,進退有致,莊公很快就抵擋不住而節節後退。“同樣一個晏子,為什麼兩局棋的下法完全不一樣呢?”莊公心裡思忖著,猛然間,他終於悟出了其中的道理:“這是晏子用下棋來教育自己改正錯誤,今天在棋盤上的收穫真多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晏子排布的兩盤棋局,結果迥乎不同,其中蘊含著大智慧。 。 想看書來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李時珍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李時珍
李時珍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李言聞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十四歲就中了秀才,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於學。於是,他決定放棄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他請求父親:“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
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蒐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教。其中有采藥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藥物。比如蕓薹,是治病常用的藥。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註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蕓薹,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藥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不論是在四處採訪中,還是在自己的藥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