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出來的神,差不多都是母親神。歐洲是這樣,中國也是這樣。這些母親神的偶像都有著隆起的肚皮(意謂生育)和碩大的乳房(意謂哺育)。紅山文化遺址甚至還出土了一大批乳房。這麼多這麼大的乳房,當然不是為了表示性感,而是為了吃。或者說,為了生存,為了獲得和維持生命。這是不能不感恩戴德的。誰要是不感激,那就是沒良心。不但要受譴責,而且要遭報應,也許再也沒有吃的。

於是,乳房們和有著碩大的乳房的女人們,就這樣走上了神壇。這裡體現的正是這樣一種觀念:被吃的也應該是被感激和被崇拜的,可吃的也必然是偉大的和神聖的。反過來也一樣,偉大神聖的,也一定是可吃的。國家是偉大神聖的(同時又是我們的母親),所以是可“吃”(吃皇糧)的,而且吃起來絲毫用不著“不好意思”。上帝和神也是偉大神聖的,所以也是可“吃”的。古埃及人吃神王奧西利斯身上長出的麥芽,基督徒則吃象徵著耶穌血肉的葡萄酒和麵餅。這一聖餐儀式表達的大概正是這樣一個觀念:只有那些給了我們食物的,才真正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的主。或者說,誰給我們吃的,我們就把誰看作天、看作神、看作上帝。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二 生命與血緣(5)

但這還不是母親的全部文化意義。

吃出來的血緣

母親是個體生命的賦予者,也是血緣關係的締造者。

中國人是很看重血緣關係的。在中國人看來,只有血緣,才最親密、最穩定和最靠得住。誰都知道“是親三分向”,血總是要濃於水,自家人也總是比外人可靠。這樣,中國人在和別人打交道時,就總是要千方百計把非血緣關係變成血緣關係。拜把子啦,認乾親啦,要不就是把明明不是血緣關係的說成是血緣關係,比如父母官、子弟兵、父老鄉親、兄弟單位等,似乎非如此便不能建立和發展自己的人際關係。

血緣關係中,最親的是母子。中國傳統禮教雖然規定父親的地位最高,但在中國人內心深處,最愛的卻是母親。從“慈母手中線”,到“媽媽的吻”,最美的讚歌總是獻給母親;從“孟母擇鄰”到“岳母刺字”,子女的成長也總是歸功於母親。就連認乾親,中國人也習慣於認“乾媽”,而不是認“教父”。反正“世上只有媽媽好”。有沒有唱“世上只有爸爸好”的呢?沒有。歌頌父親的文學名作好像只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但那父親卻怎麼看怎麼像母親。

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庭,也幾乎都是以母親為中心。比如自己的家叫“孃家”,丈夫的家叫“婆家”。“孃家”不能叫做“爹家”,“婆家”也不能叫做“公家”,反正沒當爹的什麼事。雖然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但一個人如果當真沒家教,也只會被罵作“沒娘養的”。事實上,中國的母親也確實了不起。她不但管吃管穿管教育,還管救命。中國的小說中常有這樣的情節:一個人,惹了事,闖了禍,小命難保了,要討饒,便會搬出老孃救駕,道是:“家中還有七旬老母”,往往也能奏效,如《水滸傳》中李逵之放過李鬼。因為愛母之心,人皆有之,不看爹面看娘面,只好放他一馬,以免讓那老孃傷心。

比母親次一點的,則是兄弟。兄弟也很親。按照中國人的說法,兄弟是手和腳的關係(手足)。儘管說“親兄弟明算賬”,禍起蕭牆的事也時有發生,兄弟仍被認為是同輩男子間之最親密者(女性則為姐妹)。所以,一個人要想和別人拉關係套近乎,最便當的辦法就是稱兄道弟。中國社會各階層,稱謂各不相同,如官場稱“大人”,商界稱“老闆”,儒林稱“先生”,江湖稱“大俠”,惟獨“兄弟”,放之四海而皆準,什麼人都可以用來稱呼自己的朋友,或稱呼自己,甚至用來稱呼各自所屬的群體,比如“兄弟單位”。就連初通漢語的老外都知道一見面就叫一聲:嗨,哥們!

再次就是鄉親了。鄉親鄉親,老鄉也是很親的。“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一箇中國人,如果背井離鄉,外出謀生,所能依靠的,往往是老鄉;伸出救援之手的,也往往是老鄉。所以,全國各地,都有“同鄉會”一類的民間組織。某些時候,某些地方,還有專門的“會館”,專一為老鄉們提供保護和支援。中國大陸一些單位甚至還有這樣不成文的規矩,一個人,犯了錯誤,如果是因為要幫老鄉的忙,而且錯誤又不太大(比如開後門),便多半能得到諒解。因為人人都有老鄉,都要給老鄉開點方便之門,否則便沒法做人。老鄉,可以說是非血緣關係中最親的一種。

二 生命與血緣(6)

那麼,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