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一個他還是孩子的標誌:和一年前的新秀全明星賽一樣,他依靠個人才華縱貫全場,卻極少傳球。雖然喬治·卡爾下半場把這柄利刃收起,但全場,科比依然以18分領先西部明星隊。只是,這一晚與喬丹的單挑,並未為他帶來立竿見影的回報。
與喬丹PK就來勁(2)
他的每一點成就總伴隨著相應的爭議,每次蛻變總會留下舊殼供昆蟲蠶食。1998年全明星之夜使媒體發覺了他的瑕疵,他成熟姿態下的一點陰影。他的好勝、偏執和傲慢逐漸掩飾不住。德爾·哈里斯繼續指責他不融合於球隊體系,不擅長防守。科比的上場時間再度受到限制。與以往一樣,每次遇到質疑,他總會用自己的表現去應對。但那為時已晚:1998年,湖人西部決賽再次遇到猶他爵士,然後被橫掃。
至此結束了他,科比·布萊恩特在NBA的成人禮。
人生提示
應該說,在科比一生當中最值得感恩的莫過於湖人教父——傑裡·韋斯特。
韋斯特在NBA選秀大會上見證過被黃蜂選中的科比的現場表現,他暗自感嘆:那個剛從魔術弄來的巨無霸身邊要是能有這麼個小子該多好啊!於是他就動起了挖黃蜂牆腳的心思。
一個多月後,韋斯特把正值當打之年的湖人舊臣迪瓦茨送給急功近利的黃蜂,並在夏洛特人一陣竊喜中,領走了未滿十八的高中生——科比·布萊恩特。
當時沒有人看到韋斯特的運籌帷幄,未雨綢繆。直到幾年後,當人們緩過神來時,韋斯特打造的“OK”組合在聯盟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然而,當我們無數的球迷在欣喜於“OK”組合給我們帶來不盡的娛樂的同時,有多少人能領略到其後面的管理智慧?
應該說,發現人才,科學用才——這或許就是湖人隊能維持數十年來基業常青的根本。韋斯特把在魔術無所作為的奧尼爾和充滿未知數的少年科比拿捏到一起,正是球隊管理的一種體現。
我們不得不感佩韋斯特的遠見卓識。他曾製造過20世紀80年代湖人神話,在他後來擔任湖人總經理的日子裡,小的好事做多少我們不管,能定錘江山的大好事只要這兩件就足矣。也許有人認為他僅僅是賭場的贏家,即便如此,我們卻看到了這個贏家過人的慧眼、耐心和統籌能力。
只可惜,在現代企業的管理層,像韋斯特這樣的高人,實在是稀缺。相反,我們似乎很容易從成人之美后又捶胸頓足的魔術與黃蜂身上,找到我們自己短視的功利身影!
我們再來看科比。
科比從NBA第一天起,就註定了他是聯盟當中最能改寫紀錄的傢伙。
他在用同樣的耐心蟄伏兩年後,終於成為球隊不可或缺的首發,然後各種榮譽紛至沓來。隨著他與大鯊魚“天作之合”的日臻成熟,他漸漸觸控到上帝的臉龐,感受到上帝的呼吸。儘管如此,從小就執著於個人成就感的他,在球隊高歌猛進的時候,已經不滿足自己在“OK”中的“B角”地位,他不失時宜地透過個人表現欲,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包括他在全明星賽中一次偏執地單挑喬丹、在五十大巨星眼皮底下上演不可思議的暴扣……
他想做什麼?是想當橫空出世的英雄?還是想做反英雄主義者?抑或是在喚醒好萊塢巨星們的眼球?
從那開始,坊間以“科比·布萊恩特”為名的審美與審醜競賽的序幕徐徐拉開。
有人討厭就有人喜歡,就像有英雄崇拜就有英雄煞神一樣。有人不願意看到喬丹被超越,有人就期待著享受這種超越帶來的快感。
不得不說的是,在人類審美與審醜意識越來越無章可循的今天,這樣的爭論已經毫無意義。我們假如換一種眼光,從解構科比表現欲的動機中去感受給我們現實人生帶來的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那麼我們就會把我們欣賞NBA的眼界提升到另一個高度,即:自我心智的啟迪。
其實,向喬丹的至尊地位發起過挑戰的又何止科比一人?如希爾與哈達維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嘗試過,但他們充其量會被人們視為“接班人”的級別,不像科比——甫一亮相,就讓人感受到彷彿又見喬丹身影。你除了欽服他對喬丹技術精髓的解讀與模仿能力之外,再把他當作一個敢於挑戰權威的初生牛犢,有何不可?
人生的意義,在於給自己多一點上進的修行;
成功的意義,在於給自己多一點挑戰的信心。
世事如此:我們不斷地製造神話,然後不斷地接受有人打破神話的事實。別說是科比·布萊恩特,即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