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的境地。扼守內心的平靜,收斂神氣,而神安則壽,又中醫認為心藏神,所以歸根結底還要從“心”的調養出發。心情好、精神好就能為冬令陽氣潛藏作好充分的準備。反之,如果觸景生情則易增憂傷。憂傷又容易傷肺,肺氣虛後,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又會下降;耐受性的下降,又進一步促使傷感、悲秋情緒。讓健康步入了一個惡性迴圈的軌道之中了。而精神不調則精血漸衰、形體耗敗,甚至就會出現未老而先衰。

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早秋熱溼,中秋前後燥,晚秋又以涼、寒為主,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於“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注重養“心”的精神調養是秋季保健的重點。養其心需養其陰,秋天裡,人們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只有這樣才能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秋季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這樣才會減輕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才能適應秋天的特徵。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靜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清心寡慾”。從正面的角度講就是要儘可能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靜以練氣,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或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驅散心中的陰霾,保持樂觀的心境。從反面的角度講,則不讓心存私利與嗜慾之心,以免自身的神氣遭受破壞。古語云:“酒色財氣四道牆,人人都在裡邊藏,若能跳出牆外去,不是神仙也壽長。”這裡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人們不要計較錢財的得失,要做到清心寡慾,就要儘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冬季養生,去寒就溫做足療

第四節 去寒就溫之冬季養藏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冬天的三個月,從內養的角度看,可以概括為閉藏。可以看作是春天萬物勃勃生機的孕化與潛伏期,所以謂之為藏。這時候,水寒為冰,大地龜裂,面對這樣一個時令特點,善於養生的人們就應該早早地安睡,而且等到陽光照射的時候才起床。對於心中的那些所謂的夢想、理想、抱負和追求等,為免擾動陽氣,最好讓他們和自己的心一起潛沉下來,看上去近乎一種若有若無的“休眠”狀態一樣。也像是一個人有什麼小秘密,不願意被人看出來似的。要躲避寒冷而趨近溫暖,不要使面板幹洩而令陽氣不斷損失,這就是適應冬季氣候而進行的閉藏養生,違逆了這樣的養生之道則會傷及腎臟,那麼,提供給春生之氣就會不足,所以到了春天就會發生痿、厥的疾患。

在從春夏秋到現在談的冬季養生,前後作一個串聯,我們不難明白,四季構成了一個養生的無縫連結,上一個季節的氣機充盈與否對下一個季節必然造成影響,而且這樣的影響近乎多米諾骨牌一樣,最終會傳遞回來,這樣復加的後果是健康漸漸被耗損殆盡。

就拿冬季養生來說,冬季之所以要閉藏,是因為春天的生髮之氣所必需,所以冬天要關閉所有的氣機進行收藏。而且,農曆的冬季,始於立冬。所謂的立就是建立,開始之意;冬,通終,即萬物收藏。不僅從立冬這一節氣的字面上看出一些端倪,而《黃帝內經》以一種“天人相應”的大道告訴我們,對於養生自然其實給了我們太多的暗示。如本來無孔不入的水現在也不流動而成為了冰,開始了閉藏。大地的閉藏更是到了極限,都到了閉藏豐盈以至開裂的境地。所以,這個階段,人也要顧及陽氣的閉藏,因此,在四季中,只有冬季出現了“早臥晚起”之說,晚起是為了“無擾乎陽”而“必待日光”,就是要等到太陽出來、陽氣日漸升騰的時候再起床,陽氣閉藏好了,身體就能夠保持溫暖,陽氣也就可以盡收丹田,還可以幫助我們去消化一些“冬補”之食。所以,冬天人體氣血都歸附身體,故而可以吃一些厚味之品。

俗話說:“夜夜把腳洗,免遭寒氣襲。”中國人喜歡洗腳可謂是具有東方特色的養生之道,因為西方人更重視洗澡,那麼,難道全身都惠及的洗澡難道還不如洗腳更養生嗎?且不作高低的評價,大體來講各有其道。為什麼這麼說呢?西方人喜歡洗澡因為西方人整天把什麼魚肉等高脂肪的東西當飯吃,消化這些東西往往體味較重,所以洗澡成為一種必需。相反,中國人則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膳食是以纖維類食物為主的,清淡的食物讓身體往往變得清純、淡雅,所以,適宜於多洗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