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0部分

資源遠比州郡府城來的多。

如果李欽真能控制縣城以外的地界,那他確實能夠做到在不驚動官府的情況下達成對這些州郡的控制。

只是,想要控制鄉下的廣大區域需要大量官吏的支援,而李欽手下有那麼多讀書人麼?

這一點是他們心中最大的疑惑,也是當初他們想不到這個辦法的結症所在。

直接控制鄉里,對整個國家勢力而言有多少好處,這一點只要有點水平的人都能看得出來,但為什麼從除了秦朝之外的朝代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呢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多可以供給使用的官吏。

這個問題即使在秦朝也是存在的,只是秦朝透過將大量從軍中出來的將校轉化為官吏來解決了這個問題。

只是這樣的解決手段,也造成地方官吏大都出生於秦地,對本鄉本土的民情並不知曉,在處理具體事務的時候過於死板而導致,政令傳達過於苛刻,不給人留有餘地的麻煩。

這樣的麻煩,很直接的導致了後面起義的爆發在多少天裡抵達哪裡哪裡服兵役,上層的計劃都卡得很死,而中間的官吏明知難以達到,又不敢為百姓爭一口氣,這使得下層的百姓直接承受乃至上層的死規矩。

當這種規矩真的到了讓人去死的地步,那不甘去死的人們只能奮起反抗了。

顯赫一時的大秦便在這樣怒潮之中,在六國遺民的推動之下倒塌了。

在大秦的廢墟上重新建立起統治的漢朝在看到了這一點之後,一方面頭痛手下的官吏確實沒有那麼多,一方面也看到了官府直接面對百姓的缺點,所以將統領百姓的事物交到了地方士紳的手中。

皇權不下縣,這一點雖然沒有作為明文律法寫下來,但也是近千年來歷朝歷代所依存的規矩。

而現在,李欽想要改變爭霸天下的手段,直接從下層動手,無疑是想挑戰這樣的規矩。可是,這能夠成功麼?

“元華,你這可是走前所未有的路子啊!這可行?如此一村,一集的控制下去,所需的官吏是海量的。且不說,你有沒有那麼多讀書人供你驅使。就算你有,可供養那麼多官吏,所需的錢糧也是十分驚人的。養一名讀書人,至少需要十名農夫啊。”王通對此看得十分透徹。

這時代想要讀書,並不是那麼容易,也不是你想讀就能讀的。讀書人不但需要足夠的錢財來購買筆墨紙硯,更需要束脩來聘請老師。種種消耗,沒有一定積蓄的人家根本無法承受。所謂十個農夫才能供養一個讀書人,這還是往少了說。

“讀書真的需要那麼多錢麼?我看未必……”

李欽聞言,卻是輕笑著搖了搖頭:

“一位先生現在能夠帶三名學生,這樣的效率實在太低了。在我看來,教學讀書這樣的事情完全可以這樣來,將幾百上千的兒童聚集在一起,按照他們所學的進度,分成各個年級,每個年級又劃分不同的班。

一個班幾十號人有一名先生帶著,不同班級的先生能夠教學不同的課程。大家互相教。平均一個先生一年總也能教出幾百號學生。

如此只需堅持數年,我想能夠總會有足夠的讀書人供我使用的。”

“什麼?竟然還能這樣?”聽李欽這麼說,王通和孔穎達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事實上李欽所言並沒有什麼新奇的地方,他不過是把後世所通行的教育手段搬到現在來罷了。然而,就這樣的照搬,卻是為王通、孔穎達二人點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門路。

兩人對此面面相視,一開始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可仔細一想。這樣的手段原也沒有什麼稀奇的,昔年的孔子不正是這麼做的麼?

而眼下的王通似乎也是這麼教他的學生。一對多,本就沒有多少新奇可言。唯一新鮮的便是李欽那不以一人為師的做法,不過這想想也是可以接受的。

“這可是一個大私塾了啊。”王通感慨。

“這不是私塾,而是官塾。而且,各種科舉專案,我準備一開始就讓學生接觸。不同年級的學生,每年都有考試,成績高者自然可以升入下一年級進行學習。而成績差的人只能留級了。我不管那些學生留級幾次,但我只給他們最多九年的學習時間。以七歲小童入學而論,九年之後他已十六,也應開始承擔一份家業了。”李欽說出了自己的安排。

“嗯,這樣也是挺好的。只是學生和先生……這裡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啊。”王通想著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所以,我才來東平拜訪通老啊。通老善於教學,我想請通老,南下為我謀劃此事。我欲將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