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裡的腐乳、酒、大蒜等物料亂混於大缸裡的餅餡中,欲害名店一把。可是,老闆卻不忍將這些大雜燴拋棄,將其製成另一種餅,乾脆就取名腐乳餅,想不到竟受到顧客歡迎,成了聞名遐邇的甜點。古人說有福之人自能化險為夷,在這裡又被驗證了一次。我好奇地嚐了一塊腐乳餅,可能風味太獨特一時還適應不過來,邊上已有人吃得津津有味,如風捲殘雲。

中山路口腸粉攤

暫且略過瓷苑酒家的油泡酥腸、玉蘭球等午晚餐的潮州美味,再說一家不能不說的小吃攤,這就是中山路口的腸粉攤,據說也是全潮州最出名的腸粉攤。另一天清晨,出鳳城賓館往左拐,似也在百步之遙,就到了中山路口,這裡有一座建於清朝同治年間的總兵府,建築風貌依舊,屋簷和瓦脊的雕飾依稀可辨當年的精緻華彩。腸粉攤就在總兵府斜對面。

製作腸粉的器具特殊得讓我有點不敢相信,誰見過在抽屜裡大做飲食文章的?潮州人卻想得出來,也做得出來。只見牆旁爐灶上架著一個鋁櫃,計有兩層四個抽屜,店主先在抽屜底上抹點食油,接著將磨好的米漿逐一倒入,烙餅似的,約一分鐘後拉出抽屜,再倒入含有肉末和青菜絲的雞蛋漿,兩三分鐘後就用一鋁片刮捲起來,澆上沙茶醬,一盤腸粉就這樣飄著清香擺在我們面前。兩元錢的腸粉居然吃得我們心花怒放,足以證明我們也不是什麼奢侈的人。

去潮州接受美味薰陶(2)

就像福州人早餐喜歡吃鍋邊糊,桂林人早餐喜歡吃米粉湯,腸粉則是潮州人早餐的最愛。

在潮州舊城閒逛,少見川味館什麼的外來菜館,是不是外地人想在美食之鄉潮州開菜館都有班門弄斧之感呢?依我看來,還有一個原因,潮州人除了善於烹調,而且十分勤勞。許多小吃店都是本地人經營的,而且營業時間很長,不像那些經濟發達城市的飲食地盤多被外地人輕易地佔領。

友情提示;

潮州老城風貌依舊,在環城東路走的還是石塊拼成的路。可坐三輪車去西新路的小吃街吃沙茶粿、手槌牛肉丸、沙茶餛飩、卷煎(豆腐皮裡包糯米、蘿蔔等)、鴨粥等,味道格外鮮美,還有醃製的水果,如芒果、洋桃、巴樂等。真是美食之鄉那!這些攤點都是本地人經營,味道純正。小吃價格十分便宜,多是兩三元起價,花十來元就可以吃個飽,十分適合工薪人士。

相關美食;

【牛肉腸粉】

原料:河粉2張,牛肉25克,肥肉50克,韭黃、蔥絲、蠔油、薑汁、糖、胡椒粉、鹽、麻油、太白粉少許。

製作:1。將牛肉及肥肉剁細;韭黃切成小段加入蔥絲及調味料拌勻成餡料。2。每張河粉攤開對切成兩片,在每片放入1/4分量的餡料,捲成長條形再對切成兩段共做成8段;3。蒸鍋水開後放入腸粉卷用大火蒸6分鐘即可。

野餐的前世今生(1)

在窗明几淨、廚具齊備之後,人心卻飛出了裝修豪華的住宅,到了郊野山林,想在那裡堆起石塊,架起木柴,燒烤著半生不熟的牛肉豬肉。

沒有人將這樣的野餐當作懷舊,因為這個舊離我們太遙遠了。數萬年前,我們茹毛飲血的祖先就這麼果腹,不是為了浪漫,而是沒有別的選擇。

喜歡野餐,大概是因為我們的遺傳基因裡還留存著一點點野性,不經意間就露了馬腳。這是值得慶幸的,說明我們用不鏽鋼窗和雙層玻璃將自己的窩建得風雨不侵時,還是想呼吸一下空調以外的山野氣息。

從北京最繁華的東單地鐵出來,只要你的腳步不是太匆忙,肯定會注意到一座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的牌子。要不是1996年東方廣場建造時的深挖掘,我們根本無法想象二萬五千年前這兒曾經林木葳蕤,溪流逶迤,曾是〃北京人〃狩獵、野炊、度假的地方。

據說從這塊地出土了不少文物,工具類的有骨鏟、石砧、石錘、石核、石片等,另有不少原始牛、斑鹿、鴕鳥、魚類等古生物的骨骼。令考古者意外的是沒有挖到一塊人的遺骨。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這兒只是以山洞為家的〃北京人〃春夏狩獵、度假的地方。如果真有人死了,依然會被帶回山上安葬。

在博物館裡,可以看到二萬五千年前的用火遺蹟,古人將狩獵到的動物就地宰殺,烹炙而食之,謂之野味,這是野餐最古老的證明。史學家認為:〃燒煮至少是四十萬年以前人類的祖先發明的。證據來於北京附近的一個遠古洞穴(即周口店),燒焦的骨頭遺蹟表明,居住在那裡的北京猿人早已發明了一種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技能。〃是什麼使遠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