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4章 韃子也會不要臉

王五不是無的放矢。

而是清廷的確會採取騷操作。

就是對那些起來造反的勢力不斷安撫,不斷妥協。

哪怕降而復叛仍接著招撫。

總之,只要你能暫緩攻擊讓大清喘口氣,燕京對你所作所為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要臉的很。

當然,最後無一不是秋後算賬。

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齡、王輔臣等統統不是如此。

乃至對吳周集團將領也是這般。

根本原因就是清廷知道憑自身實力根本打不贏聯合起來造反的這幫漢人軍頭,因此只能搞這些騷操作用以拖延乃至分化造反的這幫漢人軍頭。

事實上,這個騷操作的確起到了重要效果。

迫使吳周集團不僅要承擔來自正面戰場清軍主力的壓力,還要時刻提防“盟友”背刺,甚至為了後方穩固不得不抽兵用於昔日盟友,削弱了前線實力。

上兵伐謀。

周培公對西北綠營的分化,傅弘烈對廣西綠營的分化,就是這個騷操作的具體實施。

可以肯定只要吳三桂起兵,那清廷為了存亡必然要放下身段,拉下臉來反過來“討好”一直堅持抗清的闖營。

無它,闖營佔著荊襄之地!

只要闖營“借道”給吳三桂的大軍,吳軍根本不需從其它方向過江便能直趨燕京。

王五不敢北上河南原因在於明軍缺少騎兵,沒有與清軍騎兵在中原野戰的實力。

步兵實力也有限,能戰之兵不過萬。

吳軍除了十幾萬精銳步卒外,也有一支強大騎兵。

其前身被人稱之為“關寧鐵騎”,入關以後騎兵數量損失雖大,但在西北及西南卻得到了一定補充。

如馬寶投降時其部就有戰馬2000餘匹,戰象一百餘隻。

西營最精銳的駕前軍被吳三桂陸續收編的就多達兩三萬人,這支駕前軍高峰時擁有的戰馬數量是以萬來計的。

而且雲南本地也產滇馬,雖然滇馬和川馬不適合作為戰馬使用,奔跑起來的速度不及蒙古馬,卻勝在長力和耐力。

因而吳軍利用滇馬和川馬特長,實現了步兵半機動化。

相當於王五前世的捻軍。

莫要小看以驢、騾、駑馬配以少量戰馬機動的捻軍,因為英法聯軍沒幹到的事情捻軍幹成了。

清廷最後的騎兵集團僧格林沁集團就是被捻軍全殲!

真正的全殲,主帥僧格林沁直接在麥地裡被一小兵割了腦袋。

至此,清廷再無八旗,再無騎兵,只得完全依賴崛起的漢人地主武裝集團。

那麼步兵已經半機動化的吳軍再配以不低於萬人的騎兵集團,浩蕩渡江北上後果可想而知。

荊襄之地便相當於給吳周集團提供的一條直通燕京的高速公路。

沒有這條高速公路,吳軍想要北上要麼走西北,要麼走湖南、江西,乃至江南。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西北因為王輔臣這個二五仔導致吳軍只能止步四川,荊襄這邊因為武昌和荊州存在讓吳軍無法安全渡江,最終湖南和江西成了明清雙方的主戰場。

吳軍之所以陳兵長江無法北上,除了吳三桂擔心兒孫安危憂柔寡斷外,也是因為水師是吳軍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