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掌心向下對石繼志道:“你看它兩翼展動情形,我把這姿態化成一式‘摩雲手’,為七禽掌中第二十四式。”

石繼志注目那冬雀,只見它兩翼扇動頻繁,要是在自己初上山之時,見此形狀,一定不明其意,覺得無甚奇特之處,但這八月來,他日夕觀摩鷹鶴眾禽,已能於其舉翼彈足間,窺出其發力源泉及其妙處。一看這冬雀,妙在腿腹,卻不在雙翅,不由對師父道:

“弟子看這冬雀好似妙在出氣,故使身輕如毛!”

上官先生點頭笑道:“這大半年來,你果然大有進步,能看出它是以氣使然,這就不負我對你一番教導期望!”

言罷一翻掌心,那冬雀振翅而飛。上官先生隨即嘆道:“以你進步情形,再有半年,我這套掌法定可全數學會,只是遺憾為師並無好兵刃贈你,百年前為師所用一柄短劍,劍名‘天缺’,堪稱一柄稀世奇珍,只可惜為一故人借去南海誅一雙翼怪蛟,不想一時失手,將劍穿落蚊腹,那蛟雖死,可惜那柄劍也同那較屍同葬海底,他因無意失我至愛之物,故此一直避我不見,我也不便為此一劍,有傷摯友和氣,只好忍痛讓它遺去!唉!

那劍如在,此時為師尚有許多劍上功夫教你。”

石繼志聞言也不禁為師父惋惜不止,想了會兒道:“以師父看來,弟子使用何種武器方稱最好?”

上官先生笑道:“兵刃一道,各有不同,各派家數也自不同,故此很難判分等級。

刀劍鉤斧,爪鏈鞭棍,各式不定,尚有笛扇之類,門路不勝列舉。不過據為師看來,劍為各刃之首,且為千年來武學正宗,如能得一口好劍,實在比其它兵刃好得多!”

石繼志想了想道:“師父是否可先傳我些劍上功夫?待弟子有機會再設法物色好劍!”

上官先生點頭道:“我正有此意,不過要想謀一口好劍,真是太難了!這樣吧,從明日起,你可先用好木削兩柄木劍,我每日按時傳你,以後再用真劍,自然一樣,且木劍便於擊刺,中人無妨,故用來練功,當較真刀實刃更為適宜得多!”

言罷又教繼志練了會兒別的功夫,定了今後日課,就下山雲遊去了。

石繼志試著執行那“莽牛氣”,每一吐氣,聲如牛吼,震得空山蕩起無數迴音,知道已能將氣機運用純熟,順行逆行於十二週天之間。

一旁小金也學樣怪嘯,只是聲調尖細,愈想變粗,愈是刺耳難聽,惹得繼志收功大笑。

突然想到師父命已制木劍之事,不由把小金喚來道:“師父命我找木削劍,你看哪裡有好木頭,快去給我砍一根來!”小金聞言嘻笑著大口,滑動雙足,就像一支白箭,踏著樹帽而去。

須臾迴轉,腋下夾著一根紅皮棗木,竟是連根被小金給拔了出來,繼志笑道:“哪兒用得了這麼多!”那小金運掌如刀,一陣砍削,一旁雜枝竟被它齊根削淨,繼志接過,取出匕首仔細削了兩柄長劍,掂了掂分量,倒是合手。自此石繼志就用這柄棗木劍,隨上官先生勤習劍法。

時間真快,轉眼之間幾度春秋,已是石繼志上山後第四個年頭的隆冬,峨嵋山頂飄著皚皚白雪。

天才黎明,在一望無際的雪原上,兩條身影時起時落,竄高縱矮,好快的身形。

這兩條人影,近看為二儒生,一個約四十左右,一個正當英年,秀眉虎目,長身玉立。二人手中各持一柄木劍,正在互相騰刺跳躍,這是一路“摩雲劍”,由二人身手上看來,俱是武林中罕見的高手,穿騰跳躍之間,地上那深厚的積雪,並無一絲痕跡。

這二人正是上官先生師徒。四年來,石繼志日夜苦習,軟硬輕三功都有了極深的造詣,他曾食異果靈膽,夜眠冰榻,晨吸紫虛元氣,更加上上官先生的精心教導,四年來,他的進展,是別人三十年所不能學到的。

上官先生眼見他進步神速得出己意料,心中愉快不言而喻,表面上反倒愈為嚴厲,從不輕易贊他一句,唯恐他心存驕傲,做者為練武功者大忌,一沾此習,雖名師當前,亦難有少進。

以上官先生身手,石繼志竟能在他手下走了六七十招,這種驚人的進步,確是難以令人置信,但這卻是事實,不能叫人不信。

這一趟摩雲劍施展完畢,上官先生見繼志面色正常,氣不喘,面不紅,知道已入練功者至高境地,不由心中欣慰異常,忍不住誇道:“想不到你進步得這樣快,依此速度,最遲下月我就可把那套獨創的‘七修劍’傳你了!你如把那套劍法學會,為師也沒有什麼劍法可再教你了!以後只要你能刻苦勤習,溫故知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