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親子放大鏡

阿圓是個不修邊幅的孩子,整天一副吊兒郎當邋邋遢遢的樣子,無論在什麼場合,跟什麼人在一起,都是以一種衣冠不整的形象示人。在社交禮儀的知識上,阿圓更是懂得很少,也很不在乎這些東西,平常,不管在什麼場合,他常常是穿一身奇裝異服,有時上身穿件西裝,下身穿個大褲衩,有時是渾身補丁的乞丐裝,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不敢穿出來的。

在師長面前,阿圓也總是顯得特別沒有禮貌。與老師擦身而過連個招呼也不打,見了長輩也不叫叔叔阿姨,總之,他就是認為禮儀這些東西在生活中都是可有可無的,而且如果講究禮儀的話還很麻煩,他是個懶傢伙,最怕的就是麻煩。於是,無論是在大家的面前還是在大家的印象中,阿圓都是那個看上去最懶散邋遢不懂禮貌的人。也因此,在班裡沒有人喜歡他,沒有人願意跟他來往,甚至沒有人願意跟他坐一張桌子。

一個不懂禮儀、沒有禮貌的人是很難有人願意與他交往的。我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人們就很重視禮節,民間還流傳著一段段的禮儀佳話。比如“程門立雪”,說的就是北宋才子楊時,在找老師求教時,看到老師在睡覺,為了不打擾老師休息,硬是在雪地裡站了幾個小時,直到老師睡醒,才進門。

“曾子避席”也是一段禮儀佳話。講的是,有一次曾子在老師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在這裡,“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知識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這段禮儀故事也被後人廣為傳誦。

孔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禮儀禮貌有時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背後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素質與修養。

本領養成6招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對映到孩子身上,就是要重視、開展禮儀教育。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重視禮儀和規矩,在與人交往中,常常因此而發生誤會和摩擦。而在親朋好友眼裡,不守規矩和禮儀的孩子也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最基本的禮儀常識,那麼,父母該如何教孩子學會禮儀呢?下面有幾點建議可供父母參考。

■ 首先教孩子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功課53 重視禮儀——禮儀美也是一種尊重(2)

不懂禮儀的人,在社交場合很難受到別人的歡迎。在工作中,不講究禮儀的人也很難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

■ 引導孩子注意儀表端莊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儀表首先要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注意服飾,它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穿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

■ 引導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跟別人說話要用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交談時要正視對方、認真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還要注意站姿和坐姿。

■ 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見面禮儀

總的原則,就是做好“預防”工作。比如孩子見人不知道問候,那麼在見面之前,一定要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