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攻齊,並請趙國以伐齊之利誘說秦國,予以援助。又派劇辛為使又分別到楚國和魏國進行聯絡。當時各國都因厭惡齊閔王驕暴,聽說聯兵伐齊,均表贊同。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樂毅為上將軍,同時趙惠王也把相印交予樂毅,樂毅率全國之兵會同趙、楚、韓、魏、燕五國之軍興師伐齊。齊閔王聞報,親率齊軍主力迎於濟水(在今山東省濟南西北)之西。兩軍相遇,樂毅親臨前敵,率五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齊閔王盡起全國之兵,度過濟水,西進拒敵。齊軍因連年征戰,士氣低落,加之其民望對作戰不利計程車兵以挖祖墳、斬首級等殘忍手段相威脅,更是齊兵寒心。聯軍發起進攻,齊軍一觸即潰,連連敗北。齊軍主力被殲後,齊閔王率殘部狼狽逃竄,退回國都臨淄。樂毅遣還遠道參戰的各諸侯軍隊,擬親率燕軍直搗臨淄,一舉滅齊。謀士劇辛認為燕軍不能獨立滅齊,反對長驅直入。樂毅則認為齊軍精銳已失,國內紛亂,燕弱齊強形勢已經逆轉,堅持率燕軍乘勝追擊。樂毅率燕軍乘勝追擊齊軍至齊都臨淄。齊閔王見都城臨淄孤城難守,遂率少數臣僚逃往莒城(今山東省莒縣)固守。樂毅用連續進攻,分路出擊的戰法,陷城奪地,攻入齊都臨淄後,盡收齊國珍寶、財物、祭器運往燕國。燕昭王大為欣喜,親自到濟水前來犒賞、宴饗士兵,為酬謝樂毅的功勞,將昌國(在今山東省淄川縣東南)城封給樂毅,號昌國君。

樂毅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僅剩莒城、即墨(今山東省平度縣東南)兩城仍頑強抵抗,久攻不下。其餘全部併入燕的版圖,燕前所未有的強盛起來。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樂毅攻齊五年,齊國70餘城皆為燕地,唯獨莒﹑即墨未攻下。一天,燕國王宮裡的內侍和衛兵都在交頭接耳的議論,燕昭王為何一反常態,竟怒氣洶洶地把太子打了二十大板。原來太子受了大夫騎劫的挑唆,向昭王進讒言,說大將樂毅費了這麼長時間還打不下齊國的莒城和即墨兩個地方,是樂毅陰謀以恩德感化兩地的齊國百姓,等齊民真歸順了,樂毅便可當上齊王。昭王始終認為樂毅是知己,一聽此話便蹦了起來,給太子一頓好揍,指著太子的鼻子罵他是個忘恩負義的畜牲,說:“先王的仇是誰給咱們報的?樂毅的功勞簡直沒法說,咱們把它當作恩人還不夠尊敬,你們還要說他的壞話!就是他真做了齊王,也是應該的。”昭王責打了太子後,立即派使者拿節杖去見樂毅,立樂毅為齊王。樂毅十分感動,對天起誓,情願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此後,樂毅更加盡心盡力地為燕國效勞。

公元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資即位,稱燕惠王。燕惠王作太子時,就與樂毅有隙,所以當他即位以後,對樂毅用而不信。齊國大將田單探知此種情況,乘機進行反間,派人到燕國散佈說:“除莒城和即墨兩處之外,齊國大片土地全在燕國軍隊手裡。樂毅能在短時攻下齊國70餘城,難道用幾年工夫還打不下莒城與即墨嗎?其實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齊人之心,為他叛燕自立做準備。”燕惠王本來以前這樣猜疑樂毅,現在居然還有人說,就信以為真,於是下令派騎劫為大將去齊接替樂毅。換將後將士們都憤憤不平,從此內部不和。樂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權,意味著聽信謠言,欲加罪於自己。他認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決定拒絕回燕而西向去趙。趙惠王見樂毅歸趙,隆重地接待了他,並封他為望觀津(在今河南省商丘東),號望諸君。趙王這樣尊寵樂毅,是藉以警惕燕、齊,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田單收到訊息後設計組織反攻,設好計謀誑騙燕軍,在即墨城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殺死騎劫,轉而追殲燕軍到黃河邊上,收復齊國所失之城邑,將燕軍逐出齊境,從莒迎太子法章繼位,是為齊襄王。

惠王后悔派騎劫代替樂毅,以致軍隊被打敗,將軍被殺死,曾經佔領的齊國土地又丟失了,但又怨恨樂毅奔趙、恐怕趙用樂毅乘燕吃了敗仗的時候進攻燕國。於是惠王派人責難樂毅,而且向他道歉說:“先王曾以舉國之兵託付將軍,將軍為燕大敗齊軍,報先王之仇,天下人為之震動,我也時刻記看你的功績。可是剛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聽信於左右而誤國。我之所以派騎劫代替將軍,為的是將軍經年累月的暴露於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請你回來調息,並想同你共議國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