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古正雄心想:“看來清軍真的派了援軍。”
就在他琢磨的時候,又有傳令兵來報告:清軍一部,向錦縣北部發起攻擊,目前已被擊退,川古正雄隨即判斷,這樣的攻擊只不過是試探性的,真正的攻擊可能隨時會到來。
川古正雄很快向他的上級——第一師團第一旅團第十八聯隊聯隊長青田剛信報告,青田剛信一接到命令,就立刻命令麾下的三個步兵大隊做好準備,隨時向錦縣進發。
很快,這個訊息就擺在了第一師團師團長山地元治的桌上,山地元治並沒有直接下令讓青田剛信進攻錦縣外圍的清軍,他想到了清軍有可能在支援的道路上設下了埋伏,但是很快,一條電報的到來讓他打消了全部顧慮。
這條電報正是林遠故意發出的那條,圍攻錦縣的清軍兵力不足,望寧遠清軍儘快支援,第一師團師團長山地元治立刻下令:駐盤錦的第一師團步兵第一旅團第十八聯隊立即趕赴錦縣,解救錦縣的日軍,伺機攻佔錦州。
林遠找來陳飛,說:“我要你帶上幾個人,去執行一個任務。”
陳飛問道:“什麼任務,是要刺殺山地元治嗎?”
林遠笑道:“山地元治現在遠在瀋陽,嗯,這個時候瀋陽還叫奉天,隔著幾百裡,你恐怕過不去,我是要你去大淩河設伏。”
陳飛瞪大了眼睛問道:“設伏?你不是在開玩笑吧,你讓我帶著幾個人去伏擊三千人!”
林遠說:“當然不是了!我要你們帶上炸藥,在日軍到來的時候,炸開大淩河的冰面!”
陳飛驚訝地說:“艦長,這不會就是你的妙計吧?這怎麼可能呢?冰面那麼大,那麼厚,得有多少炸藥才能炸開。”
林遠說道:“你在鋪設炸藥的時候,在冰面上打上一個洞,炸藥爆炸的時候,會產生應力波在冰層裡面傳播,如果我們控制好炸藥的數量,那麼我們就能讓應力波頻率達到冰面的共振頻率,這樣就可以破壞冰面。”
陳飛說:“這個聽著都懸!能辦到嗎?”
林遠說:“別忘了,我們的背後可是北京艦上的專家,這點小問題,他們會解決的。”
林遠很快把想法告知了北京艦,北京艦上的工程師們很快算出了大淩河冰面的共振頻率,並把埋設炸藥的數量和位置告知了林遠。
陳飛知道了該怎樣埋設炸藥,又問道:“還有一個問題,大淩河很長,我們怎麼知道日軍會從哪裡渡河?”
林遠說:“我們已經發現,日軍已經離開盤錦,他們為了儘快趕到錦縣,一定會選取最短的路徑,所以我們可以提前預知日軍渡河的位置。”
陳飛點點頭,去選人手了。
不出林遠所料,日軍為了趕在寧遠援軍的前面,有意加快了行軍的速度,一百五十里的路程,只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在行進過程中,甚至都沒有留出吃飯的時間,感到飢餓的日軍士兵就把糖和奶粉含在嘴裡充飢。
一支三千人的隊伍,如果排成一條長線的話,那從隊首到隊尾差不多要三千米長,這個距離,足夠一個人跑上十幾分鍾,一但隊首或是隊尾遇見敵人,整個部隊的反應速度都會很慢,所以日軍採用了四人排成一個橫隊的方式行進。
按照行軍常識來說,三個大隊之間應該至少間隔上200米左右的距離,這樣很難被包圍,而且在某一個大隊遭到襲擊時,其他兩個大隊也可以採取兩翼迂迴包抄等靈活的反應形式。
由於林遠的那一封電報,日軍料定圍攻錦縣的清軍兵力不足,為了儘快展開戰鬥,三個大隊之間僅僅隔了十幾米的距離。在大淩河東岸的時候,青田剛信下了一個致命的命令,全軍休息十五分鐘,三個大隊排成一個橫隊,一起渡河。
後來的戰史學家在分析這個命令的時候,普遍認為這是青田剛信想要把三個大隊儘快投入戰鬥。
十五分鐘很快過去了,日軍三個大隊行進到冰面上,在中國東北,這個季節的冰面可能厚達一米,所以沒有人擔心冰面無法承受日軍部隊。
突然,一記沉悶的爆炸聲從冰面下傳來,這是由於聲波在固體中傳播比空氣中要快得多,所以給了士兵這樣的感覺。
陳飛他們把炸藥埋在了冰面以下,爆炸產生的應力波在冰層裡迅速移動著,如果有一個人,能切開冰面,從側面以細微的尺度觀察此時的冰面,他能看到,冰層正在像一條正弦曲線那樣上下波動著,冰層每振盪出一個波形,都會在冰層之間產生了無數細小的裂紋。
就在日軍部隊迷惑不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