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記載的“導引”(現在稱為體育氣功)也是一種醫療體育。《黃帝內經靈樞·病傳》:“黃帝曰:……或有導引行氣、喬摩、灸、熨、刺、(火+芮)、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將盡行之乎?岐伯曰:諸方者,眾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盡行也。”大意是說,黃帝問:導引行氣、按摩、針灸、藥飲等治療方法,是一個人用一種呢?還是都可以用呢?岐伯說:各種方法是眾人的方法,不是一個人都用到,而是根據不同人的病情采用相應的方法。可見,導引行氣也是一種治療方法,而且在《黃帝內經》的治療方法中排在了前面。
但是“導引行氣”是有條件的。《黃帝內經靈樞·官能》:“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也就是說,要想行使導引行氣,就要做到筋骨和關節的柔緩,還要注意調節性情,使其平和。事實也證明,性情不平和,情緒不穩定,行使導引行氣效果確實不好。
除了上面的條件,“導引行氣”還應該注意哪些呢?
1、善保其精。
《類經》:“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當益壯,皆本於精。”“欲不可縱,縱則枯竭。”所以要注意保精(參見《中醫文化隨筆06·保精》)。
2、神為主宰。
一定要讓自己的精神做主,積極向善向上。體育鍛煉的目的就是為了鍛鍊人的意志力,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使精神懦弱和頹廢。駕馭精氣的也是自己的精神。《類經》:“精氣既足,神自旺矣。雖神自精氣而生,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導引本經》:“夫心乃一身之主宰,生死之路頭也。是故心生則種種欲生,而神不入氣;心靜則種種欲靜,而神氣相抱也。”這就要求不僅要主動鍛鍊意志力、魄力,還要注意去除習氣,使“心”靜下來。
3、形與神俱。
就是導引行氣的每個動作都要努力做到形與神合,“不妄作勞”。
其實不僅“導引行氣”如此,其他的體育鍛煉也應該如此。
中醫的體育所遵循的原則往往是動靜結合的。《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黃帝內徑素問·天元紀大論》:“動靜相召;上下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太極拳、靜坐、五禽戲等體育鍛煉方法就是遵循這樣的道理。
《太極拳論》:“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這是太極拳的基礎淵源。太極拳中存在著剛柔、虛實、動靜、快慢、開合、屈伸等的對立統一關係。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凡我醫界同人,何弗於靜坐之功加之意乎?”“醫者生命所託,必其人具有非常聰明而後能洞人身之精微,察天地之氣化,辨藥物之繁賾(zé,奧妙),臨證疏方適合病機,救人性命。若是則研究醫學者顧可不留心哲學、藉以淪我性靈、益我神智乎哉?愚生平訪道,幸遇良師益友指示法門,而生平得力之處,不敢自秘,特將哲學靜坐之真功夫詳細言之,以公諸醫界同人。”靜坐是在鍛鍊體力,同時也是在修養體力,所以也可以說是動靜結合的。
漢代末年醫學家華佗曾提倡“五禽戲”。它是一種外動內靜、動中求靜的身體鍛鍊方法。
總之,中醫的體育鍛煉都是強調神為主宰、動靜一如、調練身心的。
2006年11月15日於北京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45·音樂
中醫文化隨筆45·音樂
中醫認為,音樂與人的身心關係密切。《黃帝內經靈樞·經別》:“人之合於天道也,內有五臟,以應五音、五色、五時、五味、五位也。”大意是說,根據區域性反映整體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與天地相合相應:人的體內有五臟,對應五音、五色、五時、五味、五位。五臟:肝、心、脾、肺、腎;五音:宮、商、角、徵(zhǐ)、羽,大體相當於現在音樂的“do、re、mi、sol、la”五個音;五色:青、赤、黃、白、黑;五時:春、夏、長夏、秋、冬;五味:酸、苦、甘、辛、鹹;五位:東、南、中、西、北。
戰國·公孫尼《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張景嶽在《類經附翼》中解釋說:“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這就是說音樂的本質是人的內心“感於物”。《黃帝內經靈樞·口問》:“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