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出兵干預;如中國進攻印度,美要向印度提供援助;如有外力介入,美國要改變中立態度。
美國國務卿臘斯克的答覆是:“只有總統才能那樣的決定,將盡可能就此事與總統進行蹉商。最重要的是使戰爭能夠停下來。印度的立場是不是說克什米爾問題甚至是不能討論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雙方交戰的目的不正是為了克什米爾問題的解決嗎?”
印駐美大使表示印度戰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克什米爾問題的解決,印度不同意以討論克什米爾為結束戰場的條件。克什米爾必須回覆原狀,巴必須撤出其軍隊,在印度,沒有任何人會同意討論克什米爾問題。總之一句話:戰爭的結束不能與克什米爾的解決相聯絡。
但巴基斯坦從中國得到了武器裝備的支援,而且隨著中國介入的危險不斷增加,印度的態度有了轉變。印度總理夏斯特里表示,如果巴軍停止進攻的話,印度同意立即停火,為了藉助蘇聯壓制中國,也作為對美國不滿的一種表示,印度傾向於接受蘇聯的調停。
美國向來竭力避免蘇聯對南亞的滲透,但在蘇聯提出願意調停印巴爭端時,出人意料地表示同意,把這個可能大大增加在南亞影響的大好機會拱手相讓。乍看起來似乎令人費解,但這是美國從現實出發所做出的無奈決定。
美國國務卿臘斯克說道:“這樣做,我們並沒有什麼損失,如果會談成功,則南亞將變得更加和平,我們也可從中受益。如果不成功,最起碼蘇聯人也會體味一下我們十二年來在消弭印巴分歧中所經受的挫折。”
蘇聯接過了調解的任務,美國人感到一身輕鬆,臘斯克就曾對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說道:“十七年來,美國既要考慮這邊,又要考慮那邊,左右為難,如果蘇聯人想知道那是什麼感覺,那就參與印巴爭端的調停吧!美國不能以雙方所希望的方式介入,而蘇聯也不能,而且蘇聯繼美國之後,來到了這個進去就出不來的地方。”
經過了美蘇的外交努力,印巴雙方的立場都有所鬆動,而黃曆也認為留著克什米爾這個巴印兩國交惡,甚至不惜刀兵相見的是非之地,能夠使巴基斯坦在日後更加依賴南洋聯邦。十七年來妨礙印巴兩國關係的克什米爾,按照現在的形勢來看,並不是討論長期解決的最好時機。
而且,美國在調停過程中對印巴不原捐棄前嫌,配合美國的戰略佈署,共同對付*極為失望,開始疏離南亞,放鬆在此地區與蘇聯的爭奪。無疑,美國的南亞政策的調整,為南洋聯邦的大踏步進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T!。
第三百一十二章 瓜達爾海軍基地
第三百一十二章瓜達爾海軍基地
第二次印巴戰爭落下了帷幕,雖然戰爭的雙方還在chún槍舌劍,希望在談判桌上得到在戰爭中沒有得到的東西,但在美蘇的壓力下,短期內重啟戰爭看來是不太可能了。在這次戰爭中,巴基斯坦獲得了不菲的收穫,不僅佔領了部分印度的領土,還在克什米爾取得重大進展。
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為巴方控制。但現在,巴方不僅佔領了克什米爾首府斯列那加,還奪取了大片印控地區,雙方所控制的地區幾近相等。
既然印度不準備將討論克什米爾問題作為停火的先決條件,巴基斯坦便不準備將已經佔領的土地歸還給印度,而堅持以實際控制線實現停火。而作為一種向國際社會表現的高姿態,巴軍從被佔印度領土上撤軍,一方面由此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讚揚,另一方面也集中了兵力,重點防守克什米爾控制區。
顯然,維持南亞平衡的印巴美三角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加深了美國在南亞的困境。原因很簡單,這種三角關係的建立本身便是各懷鬼胎,互相利用的關係。印度想借助美國來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巴基斯坦謀求以美國的力量來平衡印度的壓力;美國則設想在其主導下穩定南亞局勢、對抗*的影響和擴張。三方在相互需求和目標上差異極大,很難形成共同合作的平臺,也很難服務於美國的全球冷戰戰略。
如果說第二次印巴戰爭使巴方獲利不小,那麼南洋聯邦則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為了感謝南洋聯邦的鼎力相助,也為了增強停火談判中的地位,巴基斯坦與南洋聯邦簽訂了一系列的軍事、經濟協議。重頭戲則是南洋聯邦將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巴基斯坦建設瓜達爾港,巴方則將此港的三分之一使用權給予南洋聯邦,期限為五十年,南洋聯邦的軍艦可以自由停靠。換句話說,南洋聯邦獲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