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哪裡都不安全。難道我們躲得遠一些。韃子就永遠不會來找我們的麻煩了嗎?一味地趨利避害,可不是咱們老八隊的作風。就如剛才二虎所說,當年咱們遭遇的險境比之現在又當如何?還不都是挺了過來。至於為他人守戶、替他人擋箭什麼的,目前咱們也沒有餘暇去顧及這些,最為首要的還是如何掌握住每一個壯大實力的機會。不然,難道在座的老兄弟們就甘願在九溪衛窩窩囊囊地度過餘生?至於老營的安置,龐帥也已表示,讓出荊州之後,九溪衛依舊會留給咱們。”
說到底。忠貞營內部求生存、求發展的強烈願望畢竟還佔據著主流,經過了又一番討論之後,反對的聲音終於平息了下去。
確定了大方針,隨後的議論便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利益劃分的階段。到時候誰留守九溪衛保護老營。去了荊州府誰負責鎮守這一縣,誰駐守那一縣,都得先確定好才行。
當牽涉到了自身的利益之時。眾人的態度立刻表現出了驚人的相似和出乎意料的熱切,誰也不願多讓。甚至都快吵了起來。李過與袁宗第等元老費了好大勁才總算維持住了局面。
看著眼前有些混亂的一幕,李過不禁懷念起叔父李自成在世之時。那時候大順軍內部雖然也有分歧。但至少還能做到號令一致。而如今,自己則頂多算個盟主而已,很多時候也只能起到調解勸和的作用。若長此以往,大順僅存的這點血脈最終會走向何處還真是不好說。一想到這,李過心頭便猶如壓了一塊巨石。
忠貞營最終還是接受了進駐了荊州的建議,得知這一訊息,龐嶽也算了卻了一樁心事,有些輕鬆地對陳英笑道:“果然不出先生所料,興國侯終究還是收下了荊州。如此一來,我鎮無需再分兵前去駐守,而忠貞營也能得到更大的發展餘地,這豈不正是我們常說的兩全其美?”
陳英也心知肚明地笑了笑:“進駐荊州的弊端,興國侯想必也不難看出。但對眼下的忠貞營而言,最為首要的還是儘快得到一塊相對富庶之地以擴充實力。尤其是在得知了當年遠不如他們的西營餘部的境遇之後,這一願望必定會更為強烈。只要仔細地權衡利弊,興國侯又怎會拒絕大帥的……一番美意?”
聽出了弦外之音的龐嶽頓時大笑。
“不過,大帥又如何能保證天子會下詔准許忠貞營進駐?須知,若無聖旨,便是名不正言不順。”
“當今天子聖明,不會不通情理。再者,到時候木已成舟,難道天子還能特意下詔讓忠貞營離開?讓他們離開或許不難,可到時候又有誰敢去接防?”
這等委婉的大逆不道之語顯然還不足以令陳英感到驚訝,聽完之後,他那對細長的眼睛裡閃過一絲精光,那是一種遇到知己時才會有的會心喜悅。過了一會兒又意味深長地笑道:“可大帥就不怕忠貞營會藉此機會發展壯大?如今忠貞營雖然已服從朝廷節制,可終究是碩軍餘部,他日東山再起之時,說不定對大明就是個威脅,便如今日之西營。換做其他武將或地方大員,對此恐怕早就避之不及,唯有大帥卻從不在意,反而一直在接濟他們。”
龐嶽並不直接回答,而是笑著反問道:“那先生以為,我這麼做究竟是圖什麼呢?”
陳英目光炯炯,心中顯然已有了答案。不過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僅僅一笑了之。
三天後。隆武帝的旨意送到了衡州,聖旨裡對此次荊州大捷盡皆讚賞之詞。晉升龐嶽為右都督府都督,授正一品特進榮祿大夫,賞金銀錦緞若干,並讓龐嶽儘快奉上有功者名單以便另行封賞。
對這個結果,龐嶽早有預料,不過對這正一品的右都督、特進榮祿大夫,他暫時並不打算接受。招待了宣旨的中使之後,特意在回覆的奏摺裡進行了解釋,並將最近幾件準備上報的事一併加上。大意如下:
臣出身於微末之中。躡足於行伍之間,以一軍中偏禆而能有今日,全賴陛下賞識與提攜。每念及皇恩浩蕩,臣深感雖肝腦塗地而不能報之萬一。此前奉詔北征,乃攘除韃虜、解救黎民於倒懸之義舉,亦是微臣忠君報國之職分,雖賴陛下洪福得勝歸來,又怎敢妄自貪功?今承蒙陛下讚譽,微臣並及麾下數萬將士已是無上榮幸。至於右都督一職。特進榮祿大夫之勳位,臣卻是受之有愧,故而斗膽懇請陛下再行斟酌。
若要論功,數萬北征將士盡皆英勇敢戰。建功者甚眾,其中尤以臣麾下張、石、盧、崔四將為甚。另有興國侯、鄖陽侯等統御之忠貞營,雖為闖營餘脈。但自歸附以來,尚算恭順。此番北征更是出力甚多。新近歸附之王光泰、鄭四維二將,雖曾誤入歧途。但既已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