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以去探索其存在的基礎、聯絡等等,但請記住,人所認為的必然,並不是真正的必然就好。

人不會欺騙自己,但是會誤解,而誤解認識存在的基礎只是其中之一……

天生確實是會掉下餡餅的,這同樣是一個可能,但是,如果看見這個餡餅的人不存在了的話……

4、總結

真實是包容一切的,一個理論如果符合真實,那麼它自然可以包容一切。

從本理論可以發現唯心和唯物之間、形而上學和辯證法之間、以實在論-獨斷論的方式,利用著本體論和宇宙論的論證,以那些永恆真理為根據,先驗地描繪了世界的起源及其優異的屬性(見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錄:康德哲學批判)和康德的認識論之間並不存在什麼必然的對立,和本文敘述的理論一樣,這些都是人的認識,都是存在於一定基礎上的,都是一個個可能,都是真實的流出,都是事物的表象,不可能包容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一切,所以必須被超越,這是一個發展的程序,其本身即符合真實,“無極化境”卻不僅僅如此……

有不少東西在我其他的文章中已經論述過了,這裡就不論述了,或者論述地比較簡單,敬請諒解。

上面有一部分是由康德的認識論而出的,但並沒有固定於此,是理論更加統一一點,包容性大了一點嗎?……

2008年6月22日星期日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弗洛伊德的“創傷”

弗洛伊德的“創傷”

sunline

昨天讀《弗洛伊德》【美】邁克爾·S·特魯普著(ON FREUD wrote by Michael ;)之“2。創傷”,尚未看完,有感,記錄如下。

先註明一下,本人的修養沒有這麼高,看上面說的那章,內心還是存在厭惡感的,即使我知道認識是一回事情,如何認識這個認識,如何面對又是另外一會事情。但是隱藏的情感仍舊是存在的,即使我知道其存在。所以,不推薦讀者去讀上面說的這本書和本文,除非有人悽切地(注:打錯了,原先想打一個“熱切地期待”的含義,可惜輸入法的片語裡面沒有“期切”這個詞,空格後居然冒出上面這個詞來了,所以請抱歉啊……)追求真實,並不在乎與此體驗一下頭痛的感覺,或者僅僅是抱有想體驗一下頭痛的感覺的願望,那麼請繼續閱讀吧……當然,讀者即使有這種願望,透過看這個,也是不一定能夠實現他或她的那個願望的。舉個例子吧�